•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刘晓红
2014-09-11

德国参访之旅

刘晓红(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

2014年6月22-7月1日,南都基金会支持的“社会凝聚力之旅”2014年银杏伙伴德国访问团的项目启动,我和国内的25名银杏伙伴参访了德国的不同社会组织,希望更深入的了解德国社会团体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此次参访分为两个大组,教育健康和劳工环保组。伙伴根据兴趣选择参访的小组。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关于打工者权益,德国的工会和土耳其移民劳工政策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我希望能借此次参访能更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十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每天的活动设计也很有趣。伙伴们建立了值日生制度,每天由一名伙伴导引当天的活动行程并做好活动的记录,伙伴们分享当天的走访感受和发现。除了参访,活动的当地合作机构宝马基金会精心安排了很多特色的活动,参观柏林墙,观看世界杯,欢迎宴会和告别晚餐,德国人的细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处处可见。

此次参访是非常愉快的。不仅了解了德国社会的发展和民间组织的工作手法,更在很多德国NGOer身上看到扎实的工作和理想情怀。TA们社会创业家的精神鼓励着我。

 

  一、初探德国

    此次参访我们主要在德国北部的两个城市,柏林和汉堡。提起柏林,马上会想到柏林墙。柏林墙是东西德历史的象征,是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 二战后的德国,在纳粹的断壁残垣之上,建立起了两个国度。柏林墙倒塌之后,两德统一成为广泛的话题。统一之后德国有什么变化?民众如何看待统一?拆除了有形的墙人们心中无形的墙是否仍会存在?德国作家米勒著作【另一个国度】解释了许多知识分子都对统一持防范态度。短暂的停留无法全面的回应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德国随处可见民众对德国历史的尊重和反省。柏林墙上的色彩斑斓独具意义的涂鸦,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 ,卡尔-马克思大道等等。还原历史,尊重并反省历史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德国整个国家和民众做了很多的努力。
   德国和中国一样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德国汽车、电子等高度发达,品质精良。科技的进步带给劳动者的是更保障的工资和福利。大多数德国工人工作时间是37小时,宝马汽车工人是35小时。2008年金融海啸横扫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重挫,失业率大幅上升。德国GDP大幅下降了,但失业率只有些微上升。德国的就业奇迹是和施行的“短时工作”政策紧密相关的。短时工作政策规定,企业在经济衰退时不解雇员工,只是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对于员工因减少工时而降低的收入,以及企业因不解雇冗员而遭受的损失,政府都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德国人说德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支柱是经济,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快速发展;政府的政策,社会团体。

    德国社会团体的发展较为成熟。在1900年,德国有2.5万家基金会,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收到很大的冲击。今天德国的社会结构是二战后形成的。德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教会、协会、工会等各类组织进入社区,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组织。在一个800人的小镇,有30多家民间NGO组织,有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在德国,只要一个人有组织起来的信念,拉足7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自治组织。民众的志愿者意识和精神特别强烈,在参访的多数团体中都有志愿者参与活动。有的是帮助组织开展专业志愿者服务,有的是参与一些服务活动。

    尽管参访行程排的满满的,我们会抓住每个空闲的机会去看看走走,汉堡的码头,红灯区,柏林的勃兰登堡门,菩提树大道等等。一路上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热情的德国人。比如超市肉摊的大叔会和我们用中文交流【中国功夫】,嬉皮士50周年的反战游行和狂欢活动,让我们看到德国人的另一面风趣热情。

 

二、社会组织的多元发展

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数量仅次于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大量的土耳其人来德国从事生产、服务等领域。加入欧盟后,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国家的人来德国工作。德国也为阿富汗等难民提供庇护。

如何看待移民在德国的贡献?移民是否更好的融入了城市?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展了哪些工作?

帮忙移民定居汉堡的Hamburg  welcome  center 的工作员为我们介绍了移民流动背景和他们开展的工作。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宗旨是以公家的服务,企业经营的方式。目标是顾客得到帮忙,吸引经济文化等专才留在汉堡,营造城市多元发展的文化。组织是政府外事办下设的部门。首先她提到他们的办公场地和服务要让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比如接待处的红毯,顾客预约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十年前,汉堡商会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希望引进专才来推动地方经济。汉堡是自治市,有独立自治和自决的决定。他们主要为外国人提供学历认证、居留证的发放。他们的核心价值是相信每个人外国人对城市都有共同的贡献。

之后他介绍了汉堡的外国人主要以土耳其人、波兰和阿富汗人居多。战后经济发展需求土耳其人60-70年代大量的来到德国南部的制造业工作。当时德土两国政府签订了劳动招聘协议,土耳其人在德国工作满两年后返回。后来企业看到土耳其人创造的劳动价值,不舍得放他们走,因此他们的工作许可被延长。之后,大量土籍的亲属来德团聚。当时政府并没有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土耳其人常常在自己的社区和关系网络生活。这导致很大的冲突和伤害。有些移民成为宗教狂热者,政府开始转变意识,提供一些对话的机会,避免恐怖分子扩大。2005年移民政策发声了一些变化,政府为移民提供了一些培训课程。社会团体积极参与。谈到德国人 如何看待土耳其人?她提到年轻人较为开放,一些中产或是生活圈和移民背景相关的人都能较为接纳移民者,没有恐惧。年龄大些的人或是德国右翼运动反对外国人,把很多问题错误的推到外国人身上,存在排斥和偏见。但是,社会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期望越来越高。她认为政治上的觉醒非常重要,肯定移民者的贡献给予公正的待遇。

我们还参访了一家为移民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世界厨房(The  world’s  kitchen ),该组织位于贫苦和移民者居住的社区,以社会企业的模式运作。为社区居民提供餐饮服务,近年来,他们也和当地的小学合作,为学生煮饭。这家餐厅的名字我很喜欢,世界厨房,展现的是不同移民者背后的故事,世界大同的理念。

城市使命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组织,该组织占地3万平方米,在帮助人群上,有针对逃难人群的服务,有针对酗酒人员的,也有给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的,有针对大学生的,还有监狱服刑人员。这里的人75%是从东欧过来的,他们不是德国籍,享受不到德国的社会保障服务。城市使命的资金来源主要三部分:第一是自营收入,包括场地外租,旅馆收入,这占60%。第二是政府的资助,这占20-30%左右,第三是一些基金会或私人的捐助,占10-20%。他们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多次机会,被帮助的人不分宗教。城市使命在柏林有750个工作人员,由1千多名志愿者。服务的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有短期需求的,另一类是需要长期的帮助。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从而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自信。他们有避难所,诊所,外展服务车,青年旅舍等等。

德国的社会团体充当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作用,把工作做扎实和细致。很多机构都会开展外展服务,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谈到德国的劳工,一定要说说德国的劳动关系和工会组织。这也是我此次特别想去德国的重要原因。德国的工会和劳资谈判机制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相对法国等国家德国的劳资冲突为什么比较少?德国劳资共决的机制如何建立?德国工会的影响力等等。柏林矿业、化工和能源工业联合会、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和BMW工厂的参观让我得到了一些答案。

德国工会是以产业工会联合会的形式,化工、矿业和能源工业联合会涉及到矿业、能源等工厂,当然也包括一些小的工厂,比如塑料、陶瓷、橡胶等。工会工作主要是改善工人劳动待遇。德国经济领先和劳资关系稳定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二是员工专业技术能力强,三是通过工会的努力做出很大贡献。工会的宗旨:追求自由、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自由是指不要压迫,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平等是每个人是一样的权利。团结是要合作。比如德国的五金工会被称为钢铁般的工会,服务业工会年轻有活力。有次和德国的研究者谈德国的劳资模式,他提到德国社会特别希望达成共识,即通过劳资谈判来解决。这和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整个社会都希望避免社会冲突。

我想劳资共决的模式当然是劳资关系的理想方向,但现实情况必然是政府和资方有共同的认识:劳动者创造的利润得到合理回报,劳动者的尊严得到实现,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得以保障。

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提到了劳动法律的重要性。在劳资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下,劳动法律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目前劳动用工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用工外包,电子科技应用带来的变化。这些可能导致工人工作的不稳定化。伴随着全球化,劳工问题应具有全球的视角。

宝马摩托车生产线的参访让我看到德国制造业对品质精细的管理,科技更好的应用到生产领域。该工厂员工平均年龄是47岁,每个员工工作满三个月会调动工作岗位。能进入该厂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鼓励员工发明创造,对杰出贡献的员工会奖励摩托车。工人在生产线上有休息室和茶水间。当天的参访刚好赶上世界杯8强比赛,当晚是德国队的比赛,工人全部停工在餐厅喝酒看球。企业对工人的重视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德国和中国都是出口导向的国家,中国劳工和土耳其移民工人发展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农业流动到工业,对城市缺乏了解和认同,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由于政府、社会团体、工会、土耳其人的争取等多方努力,土耳其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反思土耳其移民的历史,对中国有很多思考和借鉴意义。中国的劳工状况朝向好的发展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了劳工组织,我们还参访了德国的环保组织,有专门做生态行动的也有做环境游说历史悠久的绿色和平。陶醉在德国蓝天绿树,我想每个人的一点点积极行动都可以为环境带来美好的改变。

 

 

三、社会组织从业者的理想情怀

    此次参访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德国社会团体的从业者。TA们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接触过社会团体。城市使命的女士是学表演专业,她一直面带微笑的向我们介绍她们的工作。陪同我们的宝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带我们介绍的女孩儿现在看起来虽然很轻松的在介绍她的工作,但冬天时候机构的工作场景完全不是这样,每天都会有上百人排队在门口,工作人员压力非常大,而且面对的都是特殊群体。世界厨房的经营负责人能准确的记住我们30多人的午餐点的食物。阿育王的伙伴‘搏击女孩’的项目负责人成功的经营项目并且把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70多岁的长者为收集超市的食物分发给有需要的人,他的合作伙伴曾经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在工作报道中接触该组织,一直参与这项工作。黑暗中对话创始人,哲学家,商人的智慧和服务社会的情怀,他创办的盲人体验馆已经推广到香港、成都、广东、上海。未来可能在卢旺达等地区。他们的专业、敬业、理想情怀和谦虚品质激励着我。记得结束的分享会上,林红提到阿育王的《如何改变世界》社会创业家的品质:乐于自我纠正;乐于分享荣誉;乐于突破自我;乐于超越边界;乐于默默无闻地工作;强烈的道德推动力。

    我的心理有个声音在说:要做这样的人,生命才更具色彩。

    此次参访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2014年的夏天,世界杯外还有难忘的德国公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