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伙伴联访丨面对疫情,有人提前上线项目,有人紧急研发新课
2020-03-28

写在前面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社会组织都开展了积极的抗疫行动。近日,我们采访了好公益平台的部分伙伴,发现很多伙伴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了应对疫情的路径,并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有了深远的思考。我们分两期将伙伴们的真知灼见分享出来,希望为同仁们带来启发。


第一期伙伴: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和西梅、利智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 冯璐、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父爱项目部主任 张旭健、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辛欣、深圳市福田区益启法律服务中心执行主任 李严、女童保护基金合作发展部主任 朱丽娟。多位伙伴提到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服务,此外还对项目、机构和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较长,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抗疫行动


Q1.疫情期间,你们机构是否发起或参与了抗疫行动?执行效果如何?有何收获及反思?


李严(益启法律服务中心)

疫情期间,益启及其兄弟机构维德志愿法律中心结合自身在法律专业方面的优势和资源第一时间发起了“疫情法律支持热线”项目,招募了90多名志愿律师参与热线4000-343-580的值班工作,为各界人士提供疫情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自2月3日起至3月25日,已回答各类咨询150余宗。我们的法律援助热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为疫情设置的民间法律援助咨询热线。


我们还与Workface、博能慈善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将志愿律师以小分队的形式派驻到全国各地多个抗疫志愿小组里,提供法律顾问服务,降低法律风险。


疫情形势稍缓后,我们组织律师编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简要法律知识问答集锦》《疫情防控法律应对安保人员指南》等资料,还制作了面向劳动者、个体工商户、企业管理者、社区居民的法律援助服务海报,组织志愿律师撰写疫情相关的普法专业文章。


冯璐利智社会事务工作所

疫情之初,我们对合作网络中包括湖北在内的13个地区开展了心智障碍家庭需求调研,了解到各地对防护物资的需要,连接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和扶老助残基金会,为特需家长送口罩等抗疫物资。随着疫情的发展,心智障碍者家庭对服务的需求也凸显出来。

利智原本规划在2020年4月启自主生活学院——一个针对心智行业的培训学院,包含家长线上培训,机构专题培训及针对心智障碍者的创新型试验方案。因为疫情我们提前了两个月上线。2月7号,我们开始启动自主生活学院微课堂,聚焦在家长自身的学习和心智障碍者家庭生活,支持心智障碍者家庭自我调整,舒缓情绪和照顾压力。针对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的线上服务,目前已经涉及了10省(北京、湖北、安徽、河北、新疆、重庆、陕西、浙江、河南、江西)16个城市,服务心智障碍家庭及心智行业服务伙伴14000人以上。

过去我们认为成年心智服务是重体量服务,很难进行上线化。这次因为疫情的线上尝试,我们意识到传统的心智行业过去忽略了线上的需求和市场。就我们自己经验来看,从区域的建群加群、听课、小组活动等,几乎都是消息发布一小时就报满。也让我们不得不数次转战课堂,选择没有流量限制的平台。

我们目前针对心智障碍者的线上小组服务、和残联的合作、在北京社区推动的云端职康站服务,以及未来可能和壹基金、融合中国合作的普惠一对一服务,都让我们看到,用线上可以解决一些过去在线下无法完成服务交付的问题如:无法走出家门的障碍者如何接受服务、没有就近服务的障碍者如何获得服务、没有购买力的障碍者如何承担支付成本……对于服务机构而言,重要的不是说服务不能线上化,而是迅速迭代,使得线上产品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张旭健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为了解疫情期爸爸们陪伴孩子的状态,以及爸爸们对于陪伴方式的需求,我们通过线上问卷开展了一次《父亲陪伴需求调查》。这是笨爸爸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父爱教育相关调查。调查共收集到148份有效问卷,来自全国23个省份。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正在积极开发线上父爱教育课程。

疫情初期,笨爸爸工房主动与阳光社工进行深入沟通,组建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同时加入了河南省民政厅发起的“河南省心理援助社工志愿服务交流群”,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同时,我们还在洛阳市洛龙区和涧西区的社区,积极配合街道社工开展电话排查访谈、防疫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已开展电话访问2700余人次,防疫知识宣传11000余次,服务时长约540小时。


辛欣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失独群体在疫情期间更加难熬,不仅要经受疫情的影响,巨大的哀伤更是无处可躲也无处倾诉。因此,我们在疫情期间上线了小程序,并组建以失独父母为核心的编辑部,每天为失独父母原创、采编专属内容;我们还发起了“暖心陪伴”行动,由失独父母们组成志愿者小组,每天轮班,为刚刚变故的以及长期处于哀伤期的失独父母提供倾听与陪伴,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命人;清明将至,我们为失独父母建立了网络纪念平台“天使之苑”,方便他们通过网络完成纪念仪式。

疫情期间针对大众心理健康我们主要做了4件事:首先,上线了新冠肺炎防疫心理援助平台“尚善健心小程序”,不但提供免费心理咨询,还汇总和更新了全国心理援助信息,帮助大众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其次,提供了56个免费心理测评量表供大众使用。让大众在家也能初步判断自身状态,为接下来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指导。第三,赋能心理机构打造专属心理服务小程序,服务更多来访者。最后,我们还组织了步数打卡活动#宅家健康运动计划#,和来访者一起提高免疫力,对抗疫情。

截至3月17日,在线服务失独父母6353人,心理援助平台有效地服务抑郁、焦虑及关注精神健康者7459名,小程序访问人次145700次。另外,还连接了68家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民间抗郁组织,和167名咨询师和陪伴者提供专业服务。

在疫情期间通过接触用户我们发现,需要心理援助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连接更多机构和咨询师来提供专业服务;在连接机构,发现民非组织太需要我们这样的公益平台来助其成长。


和西梅(泰山小荷公益):

我们理事会首先讨论,面对疫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多频次地提醒所有志愿者注意自身防护;其次,明确分工,有序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减少外出尽量在线上完成。我们还及时宣传鼓励小荷公益在一线的志愿者,他们有在防疫一线采血取样化验的、有配合物资发放的,还有很多志愿者在各个小区执勤;最后是引导大家自愿捐赠善款物资,采购口罩、消毒水等进行农村社区的有效发放。


我们还开展了线上走访活动,通过电话跟服务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联系,了解他们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个别家庭缺少防疫物资和网课设备的,志愿者了解后为孩子送达了相关物资。


我们做到了,一,不恐慌;二,不盲目地行动;三,尽自己所能,去做身边的一些事情。


开展线上工作是挑战也是机遇


Q2.本次疫情,对机构(项目)产生了哪些影响?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机构(项目)的发展规划是否要有一些调整?


李严益启法律服务中心

受疫情影响,原本即将签约的几个项目因资助方转向处理疫情相关事宜等原因取消,这部分资金缺位导致我们不得不调整原定的年度规划。

已经签订协议的项目经费到账状况也受到了影响,一度濒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购买防疫物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构的运营成本。此外,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无法开展,好在资助方对此报以充分的理解,允许我们在合理范围内对项目内容和计划进行调整。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将能够改为线上开展的活动转为线上进行;另一方面也积极与相关资助方接洽,尝试共同开发以“应对疫情”为主题的项目,获取资金维持机构生存。

我们的主力项目青少年普法“一起爱法”,鉴于当前全部学校改用线上授课,学生们上网频率急增,在充分征询学校老师的意见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发了青少年网络安全和反网络暴力两门新课,受到学校的欢迎,预计4月份以网络授课的方式进入多家学校授课。

这次的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由于前期资金、人力不足等原因,我们一些项目的资料整理及数据收集工作缺乏系统的规范,疫情期间我们有了大量的时间回顾机构的项目管理工作。对目前执行中涉及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了系统的汇总与整理,预计上半年将上线”一起爱法“的线上排课系统。此前因种种原因无法推行的工时记录与工作计划制度也得以顺利执行。


冯璐利智社会事务工作所

此次疫情,对利智最大的影响是开始更深入的线上化。如何通过线上服务快速有效回应家长和心智障碍者的需求,让心智障碍者的自主生活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过去我们对线上服务和在线培训也有规划,但只是拿出20%的精力去做线上化。疫情期间,因为线下所有服务都停摆,但对于服务行业,康复领域,每个障碍者的需求就摆在那里,必须有人去回应。

利智是从2月6日开始全员启动在线复工,组织机构全员一边学习如何运营线上服务,一边有计划的开展线上服务,并快速联动京外10家同行机构为当地的家长和心青年提供自主生活的线上服务。全力以赴在线化服务。四十天的尝试,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可能,也是利智未来的创新服务方案。未来即使疫情结束,我们评估也会拿70%的精力来做线上化。目前也正在和理事会沟通。


张旭健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们的服务具有较强的体验性,疫情爆发后,线下活动基本上是全部暂停了。我们利用居家隔离的时间,通过远程办公,开发了新的服务方式,比如结合在线课堂的课程包方案。

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对我们的项目进行更全面和深刻的梳理、总结,并思考未来的发展。这次疫情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我们意识到在线教育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次疫情之后,它也会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次红利。对于我们来说,线上线下结合才能够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实现更好的服务效果。所以,在项目推广、产品研发、用户服务等方面,我们都将会经历一次大的转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的应对措施是:首先,转化思想观念,积极探索线上运营和服务。我们将加大对互联网的利用,比如更多的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小程序等平台进行网络推广,以及丰富的互联网场景化服务。除了工作方法上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非常重要。要有互联网思维,以及对网络的足够敏感。其次,不断优化产品,开发家庭木工房。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之上,我们优化了“工具箱+材料包”的方案,开发了“家庭木工房”,通过线上视频教学的指导,让爸爸们可以随时随地陪伴孩子。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专属于爸爸和孩子的地方。

最近在开发针对社区的“爸爸寄存处”。疫情之下的社区隔离,强化了大家的“社区”观念。作为服务于社区的社会组织,我们会把笨爸爸工房搬进社区,在社区建立“爸爸寄存处”,把我们拥有自主专利的筷子公装以租赁的形式放置在“爸爸寄存处”。

妈妈们就可以把爸爸和孩子“寄存”到“爸爸寄存处”。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响应钟南山院士的号召,制作一把“公筷”,疫情之后,让家庭用餐更加安全放心。爸爸和孩子又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属于他们的时光。而妈妈就可以放心的给自己放一个假了。


辛欣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本次疫情,对我们线下疗愈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线上服务——“尚善暖心”和“尚善健心”两个小程序有了用武之地。

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应对措施:首先修炼内功,不断优化小程序,为来访者和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积极联系更多机构参与进来,为大家提供专业服务;最后,我们对线上和线下的工作做了相关调整,疫情结束后我们将继续开展线下疗愈活动。


朱丽娟女童保护基金

女童保护基金的日常活动以线下面对面为儿童开展防性侵授课为主。疫情期间,由于学校停课,线下授课受到影响。“女童保护”的一些地方团队组织开展了网络课堂,通过播放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为孩子们带去防性侵课程。

由于多种原因,网课虽然覆盖的学生人数不少,但覆盖的区域有限。比较而言,2019 年2月和3月“女童保护”分别在16个和26个省份授课。而2020 年2-3月没有线下开课,通过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教育局合作,在全县开展网课,覆盖适龄儿童近20万人,但覆盖的地区只是睢宁当地。根据调研,各地教育部门中有网课需求的仅有 6 个。

在授课质量和效果方面,因为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受到影响,线上不如线下效果好。线上授课以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为学习资源,视频内的学生和观看视频的学生并非同一群体,二者在知识吸收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受设备和网络限制,很多偏远地区的儿童可能无法享受网络课堂,而线下课程开展包括偏远地区。


除日常授课外,每年3月举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今年也相应推迟,视两会时间和实际情况而定;每年“六一”前后举办的周年培训交流活动可能会推迟,或以其他方式举行。

“女童保护”计划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大网络培训讲师的力度,在疫情期间加大讲师储备,为恢复正常线下课程做师资储备;第二,正在规划制作更适用网络学习的短视频教程,与教育、妇联、检察、团委等部门合作推广,同时借助第三方平台长期传播;第三,线上抽查、讲师年检等不需要线下办公的工作,在疫情期间抓紧梳理完成,为疫后其他工作腾出时间。


和西梅泰山小荷公

受疫情影响,我们机构的所有十个公益项目全部暂停,无法如期开展。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措施。


首先是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另一部分不能参与的,号召大家在网上学习;其次我们开展了一些话题,大家共同讨论;做了三场项目培训,参与人数有2000人左右。最后是了解受助孩子们的需求,对留守的老人、儿童,还有服刑人员子女科普疫情的严重性。做一些告知和疏导工作,引导家长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大家用科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整体上,我们原定的2020年的发展方向不变。唯一变化是在我们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上进行一些调整。



1585384774790815.jpg



疫情考验了公益组织自身的专业性


Q3.本次疫情对公益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有何思考?对于行业发展有何建议?


李严益启法律服务中心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公益组织做好专业准备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能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就迅速组建起一支法律援助志愿律师队伍,填补疫情法律咨询援助热线的空白,是因为平时对此已经有了长期的积累。

相反,一起爱法普法项目,尽管早有这个想法,但因为之前未能做到将现有各个基础课程做成网课的形式,而错失了这次推出网课的大好时机,只能从网络安全和反网络暴力的普法内容上做文章,吸引学校的兴趣,否则整个春季学期我们就会毫无建树。

此外,相对企业来说,公益机构有着更脆弱的资金链和更低的风险抵御能力,疫情过后应该会有一批机构悄无声息的消失又有一批机构出现。建立风险应对能力,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风险应对能力,是眼下所有公益组织都需要思考的课题。

有人说,希望这次疫情能够成为“湖北公益元年”对这一点我毫不怀疑。大量物资和资金的涌入,足以使湖北省的公益机构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充足的支持和发展。希望湖北同行们能抓住机会,在疫情过后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度和自身能力,在疫情过后新常态下获得新发展。


和西梅泰山小荷公

经过汶川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应急事件后,很多救援或者配合救援的公益机构已经不会盲目行动和恐慌,会根据自己的机构特点和能力大小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我认为这是行业逐渐成熟的一种表现。

如果说对这个行业的思考的话,我们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我们所有的志愿服务组织及相关的正式工作人员,大家应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面对哪些困难怎么去解决这些困难,有目标,有方法,有方式,这样的话,做起来会更顺畅。


冯璐利智社会事务工作所

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公益机构,尤其是服务行业,还有一些依赖政府购买的社工机构停摆。我思考一些机构不动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尽可能的依靠冬眠度过寒冬。

但我想,即使在寒冬下,也还是要问自己: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出发时的理想是什么?如果公益行业都变成资源导向,有资源就干活,没资源就趴着,怎么去做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服务中的资源连接?疫情有危有机,可能我们更应该换个思维。行动,更是寻找组织第二曲线的机会。


辛欣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这次的疫情对各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公益行业来说是一次专业能力的考验和挑战。

首先,公益组织能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是这次疫情一大考点。其次,公益组织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精准。尚善公益基金会是国内首个关注抑郁症及精神健康的基金会,我们并不擅长物资捐赠,但在精神健康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源、经验。本次疫情相较于2008年汶川地震,公益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相关服务有所提升,是一大进步。当然,有许多机构和我们一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着精准服务,发挥价值。

然而,公益组织应对危机的专业能力还有很大的空间提升。这次疫情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而目前并没有看到比较顺畅的协作与联合。比如一线工作人员、丧亲家庭的心理问题将会在疫情之后凸显,而此类问题是需要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来做的,行业联合也将是未来公益组织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公益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重要的是领导力与公众参与,未来公益行业不仅要练好基本功,做好相应的能力建设,还要提升公众的公益观并充分引导和发挥公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