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一个由志愿者团队发起的环保项目,靠什么遍及上千所学校还屡获大奖?
2020-03-15

写在前面


2019年12月,“绿色离校·绿色感恩”获得了由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八部委)颁发的“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母亲河奖”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权威奖项之一。此前,“绿色离校”还获得了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全国校园公益行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等多项荣誉。绿色离校是一个由志愿者团队发起的立足于学校的环保公益项目,发起团队与核心志愿者一共只有不到50人,项目却深受学生欢迎,累计覆盖超过了1000所学校。项目究竟靠什么获得了如此好的口碑?在那么多学校同时开展,如何保证可持续和高质量?创始团队负责人陈文森有一些思考。



1584269074661394.jpg

△ 2019年12月,“绿色离校”获得“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


项目设计:找准各相关方需求痛点



“绿色离校”包含一系列校园主题环保活动。在设计“绿色离校”的各项活动时,我们考虑活动涉及多方,共赢是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各相关方的实际需求。

 


“绿色离校”发起的初衷是解决毕业季校园垃圾成堆,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的难题。而毕业生离校问题涉及到毕业生、在校生、学校教师等不同方面,同时社会各方也很关注。如何将各方人员关联起来,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毕业季,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欣然接受,这是一个难题。

 


当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的时候,不如去想想各方的“初心”。毕业生不舍离开母校,他们想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留念;在校生在大一入校时,学哥学姐去火车站、机场接他们,在校期间学哥学姐给予他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希望能为即将毕业的学哥学姐们做一些事;校友总会希望校友们能一同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逐步分析发现,其实各方都想做一些事情,只是缺少载体,需要一个第三方把大家连接起来。

 


“绿色离校”就围绕毕业生离校前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活动,以学生社团为枢纽,通过“图书漂流”“温暖水杯”等多项活动,为毕业生、在校生、校友会等各方提供了表达感谢、传递友情的平台。


1584269199262983.jpg

△ ”绿色离校“活动回收的毕业生书籍正在免费供在校有需要的同学挑选


比如,一个学校社团报名参加了“图书漂流”活动,他们会第一时间把活动信息报给团委老师。团委老师了解了活动内容后,普遍都会大力支持。这样,毕业生可以通过社团将带不走的书籍留给学弟学妹发挥余热,在校生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书籍。在活动的同时,绿色离校项目组会为社团提供必要的物料支持,对活动开展较好的社团,项目组会帮助邀请媒体对他们进行采访,并给予他们奖项鼓励。来自毕业生、在校生对活动的肯定和反馈,以及媒体的报道会激发校方对活动的进一步了解和关注,第二年活动开展往往会得到更多支持。而学生社团则能够在活动的开展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再比如,一些学校校园面积比较大,校内设有校园巴士。学生社团可以选择“爱心巴士”活动,校友总会可能会提供资助,让毕业生免费乘坐校园巴士,欢送毕业生离校。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只要因地制宜,各方都可以通过“绿色离校”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所有参与方获得共赢。



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 


活动整体成功举办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后,大家就会思考如何将活动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推广过程中,会遇到如何讲好活动“故事”的问题,而“故事”也就是品牌的雏形。

 


在我的理解中,品牌推广有两种方式,常见的是资本运作,另一种则是“由心而生”。资本运作大家都懂,这里就不说了。“由心而生”则是诉诸他人从内心深处对活动的认可。

 


在策划品牌“故事”时,我有两点经验,一是回顾初心,初心不能变;二是要走心,不能虚头巴脑。做活动的初心大家都有,那么如何才能走心呢?

 


品牌“故事”的走心需要从故事本身的相关方的角度去考虑,设身处地地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考虑活动的切入点。



“绿色离校”对学生是这样倡议的:我们希望毕业季跟入学季一样温暖,入学季大家都在欢迎新生,毕业季我们可以设置衣物书籍的回收站、组建为学长学姐搬运行李的志愿服务队、让免费的爱心巴士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可以动员、组织毕业生为母校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寄予希望,承载梦想……我们做的事情可以让毕业季更有价值,大家可以一起行动起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打造不一样的毕业季。




1584269258731251.jpg

△“绿色离校”发出的倡议书


倡议发出后,引发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很多社团学生也将“绿色离校”活动信息分享到各自所在地区的高校社团交流群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而且都是定向传播,大家开始逐渐了解“绿色离校”。


 

从全国推广的第二年开始,我们统一了全国活动物料、logo和slogan,让大家从视觉上对“绿色离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用当年的logo和slogan,因为品牌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在做好活动品牌基础建设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媒体的舆论倡导,在全国推广的第一年就得到中国青年网发现频道的大力支持,并为“绿色离校”在中国青年网开设了活动专题页面。这样让参与的社团有了统一的传播出口,扩大社团的知名度,提升了社团开展“绿色离校”活动的影响力。随着项目的开展,我们还得到《中国环境报》的大力支持,除了开设专题页面外,在新媒体推广上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除此之外,“绿色离校”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了自媒体号,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大“绿色离校”的影响力。



1584269354261370.jpg

△ 2019年5月,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启动仪式暨绿色出行活动


在推广渠道上,我们都知道常规活动进校园比较难,但“绿色离校”通过采用校园社团承办的方式,由各学校社团自主报名。这样既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由社团在本校发起,比校外发起更受老师青睐,使项目通过率几近100%。项目在全国推广的第一年,共有109个学校报名参与,广东省的中考题在当年也采用“绿色离校”背景资料,在参与社团的共同努力及媒体的大力支持下,“绿色离校”品牌逐渐成型。



把我的事,变成我们的事


公益活动逐渐形成品牌后,面临大范围推广的问题。“绿色离校”属于开源项目,我在这里分享一点开源项目的经验:



 首先,活动可以由小到大,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大到小,所谓拿得出去也能收得回来。简单来说,可以把一个活动做到全国,也可以把全国的活动做成一个活动,即全国的活动运营要以一个活动模式来操作。 在规模化前期,“绿色离校”的创建团队需要直接面对上百家学校社团,事无巨细,非常繁琐。随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开展,我们对志愿者团队进行了体系调整。志愿者团队采用全国总协调员→全国协调员→区域协调员的模式;每名协调员负责10-20所学校。全国总协调员须参与项目管理5年以上,全国协调员须参与项目管理3年以上,区域协调员均参与项目1年以上。如今,我们在开展“绿色离校”时更多是直接与协调员沟通,这样有利于活动更好更快发展,也利于协调员自身的能力提升。



其次,活动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变,也就是初心不变,所有事情需要为初心服务。“绿色离校”在规模化前期很谨慎,但却又很开源。谨慎在于,在和各个机构的深度合作方面,我们需要寻找价值观相同的伙伴,项目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个核心不能变。公益是公益,商业是商业,这里不排斥商业,公益与商业相融合是可以的,但对学生讲的时候就是明确出来,不能将商业包装成公益,更不能打着公益的名义去干商业的事情,这方面我们是很谨慎的,这是原则问题。开源则是说,只要有意愿以“绿色环保的方式、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开展“绿色离校”活动的学校社团或班级,我们都欢迎他们在各自的学校举办活动。



1584269393801766.jpg

△ 2019年6月,“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全国校园公益行动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授予



最后我想说的是,受益惟谦,有容乃大。不论规模化进展到什么程度,都应该保持谦卑的态度,每一个参与推广的机构或社团都值得创建团队去学习,因为一线的经验和数据才是最真实的,也为项目下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参考。

 


“绿色离校”每年都会收到300余份社团的总结,我们每份总结都会仔细阅读,一些好的活动建议或形式,经过评估后会被直接采纳,在第二年“绿色离校”启动时向全国推广。

 


“温暖水杯”就是我们从开展项目的学生社团那里学到的一个活动。社团志愿者通过下寝室回收塑料瓶,将回收的塑料瓶变卖成为社团的“爱心基金”,在暑期实践时,用“爱心基金”购买水杯,把水杯赠送给山区的孩子,用公益影响公益,很有意义。第二年,我们将“温暖水杯”作为主要推荐活动之一,向全国的社团进行了推介,至今已有近百所学校开展“温暖水杯”活动。就这样,通过互相之间的学习,我们不断为“绿色离校”注入新鲜理念,在保持初心的基础上持续创新。

 


做好一个活动并规模化,不是单一的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就能做好,只有集价值观相同的机构和个人的优势所长,向着共同的目标,才能做大公益事业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