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2017届银杏伙伴正式亮相
2017-11-08

20171108_133851_000.jpg

11月4日,2017届银杏伙伴新鲜出炉,来自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城市/农村社区发展、健康扶助、公益支持等不同领域的16位社会创业家,加入了银杏伙伴大家庭。


过去一年,银杏计划总计收到推荐信123份,新增推荐人78位、新增候选人85位;秘书处实地考察27人。经过评委会专家一对一面谈与慎重合议,最终有16人成为了2017届银杏伙伴。至此,银杏伙伴总人数达到114位,覆盖全国23个省、市和自治区。



2017届银杏伙伴介绍

(按拼音顺序排名)


20171108_133851_001.jpg

陈丹

爱聚公益创新(1kg盒子)


2014年,陈丹加入一公斤盒子,从业务发展经理做到机构负责人。她带领机构更加专注于解决乡村教育和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教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环节,为中国乡村地区的孩子和老师设计多元教学工具包。机构连续两年资金量翻倍增长,与很多教育NGO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入围2016年WISE世界教育创新奖。未来,陈丹希望通过调研来定义乡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规划新的产品方向。


20171108_133851_002.jpg

陈志君

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09年,陈志君和朋友一起创办“善导”,提供协作培训、发展协作者社群、提供协作技术服务。2015年至今已经培养协作者超过500人,领域涉及教育、环保、流动人口、性别、残障、社区发展等,并为超过70个组织提供过服务。未来,陈志君希望带领团队在公益领域普及参与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完善协作者成长课程体系和支持体系、培育不同领域的协作者并形成跨议题的协作者网络,同时翻译引介国际经验和汇聚本土经验,最终促进组织、社区和社群更广泛而有效的参与。


20171108_133851_003.jpg

崔丽霞

火把社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崔丽霞为了回应“如何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东西,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这个使命,7年以来一直扎根社区,在流动儿童服务领域开展工作。她主动从既往经验中学习,也能够基于“如何真正解决问题”思考。她团结和善用NGO、政府、社区周边企业主等多方资源,初步形成良性的资源支持系统;她不逃避不放弃,在困难面前始终坚持。崔丽霞逐渐意识到儿童发展问题需要回归社区的发展,已开始开展社区动员、社区发展等相关工作,以后也想尝试社会企业等更多机构运作的可能。


20171108_133851_004.jpg

德庆玉珍

拉萨海雕视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德庆玉珍在西藏女性创业者稀缺的客观条件下,凭借着个人能力和领导力,凝聚了一个全女性的创业团队,针对拉萨弱势群体(如女性、女童、边缘青少年)在教育公平、自我实现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创新创业项目,并与政府合作良好,试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改变的发生。


20171108_133851_005.jpg

邓梦璇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从电视台记者转入环保公益组织,邓梦璇(璇芷)9年来不但在最困难的时期勇敢地挑起“绿家园”这个老牌公益组织的担子,逐步成长为负责人,还于2014年发起了“绿行者”,聚焦于“绿色信贷”业务,即通过向银行投资机构提供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名单,快速识别存在的风险,从而推动授信企业落实环境整改,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提高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未来璇芷将带领团队继续通过环境风险管理、绿色信贷等方式,联合更多的环保组织、第三方机构,为保护家乡的蓝天碧水而努力。


20171108_133851_006.jpg

更确木兰

玉树藏族自治州慈行喜愿会


更确木兰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动者。因幼时看到身边人得小病却无法医治而去世,他立志学习医学,并通过7年苦读成为合格的藏医。为了帮助偏远地区极难看病的百姓,他连续12年每年用2个月的时间前往乡村免费义诊。而后,更确木兰通过卓越努力成立藏医学校,已培养了157余名当地青年学习、了解医术,并回归乡村及进入当地医疗体系,从而解决了更大规模偏远地区百姓的看病问题。未来更确木兰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扩展思路,将藏医的教育推广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影响藏区更广泛的群体。


20171108_133851_007.jpg

江菲

利州扶贫发展服务中心


经过12年坚韧不拔的努力,江菲从一名财务人员成长为公益项目负责人,到独立注册机构,到成为省内支持性组织,她不断回应遇到的社会问题,包括一直坚持在最初的项目点喀左开展减贫工作,陪伴当地的留守儿童和沈阳的流动儿童,组织省内其他社会组织联合救灾,共同学习。未来她一方面将支持同事们公益创业,把已开展的业务做深做大,另一方面她观察到在外出务工大潮后出现的返乡趋势,希望和嘎左人一起进行新乡村建设。


20171108_133851_008.jpg

久美朗珍

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


作为西藏稀有的精通汉、英、藏三语律师,久美朗珍没有满足于高收入和自由度,积极求学,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从培养青年藏族律师及律所改革做起,为加速藏区法制建设和西藏律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做出坚实努力。


20171108_133851_009.jpg

李红

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


李红自2008年起加入国际助残并深度介入残障领域的公益工作,9年来显著推动了该领域国内外合作、项目创新、工作领域拓展和本土化团队培养。2015年起李红出任本土家长倡导组织“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中心”总干事一职,在推进该中心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推动和支持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的发展、建设工作。未来李红还将进一步提升视野、格局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所服务的组织及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探索如何推动心智障碍者获得更优质、多元的服务,并通过系统的传播和倡导,让社会可以真实的看见心智障碍者的权利和需求。


20171108_133851_010.jpg

刘泓

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从2007年和朋友一起创办PEER到2014年成为总干事,刘泓不断在思考和尝试如何提升中国乡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博雅教育。PEER通过设计高中生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学习”体系,既加强青少年对本地社区问题的理解与参与,也强调志愿者的学习与成长。此外还通过“PEER空间”为学生提供持续支持,同时协助教师开展创新课程开发。目前PEER有项目点9个,平均学生数80人/次课程,志愿者1100多人。目前,刘泓已经建立长沙分部。未来希望能梳理和系统性总结在地经验并将服务-学习、PEER空间和教师支持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


20171108_133851_011.jpg

刘韬

新南社会发展中心


从2010年开始,刘韬创办了“青年社会领袖田野营”,希望让有志于NGO领域的青年人学习“田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之后和几位营友创办了“新南社会发展中心”,以“作育新民,铎振岭南”为口号,创办了“新南夜校”。至今一共已经有过几百名学员。刘韬的心愿是做一所实体的学校,有丰富史料的资料室,有全职的教师,让更多的青年人受益。


20171108_133851_012.jpg

邱华绒吾

成都恩果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邱华绒吾从2008年开始在藏区开展防艾宣传工作,逐渐转变藏区人民对艾滋病的认识。他有策略的争取到寺庙堪布(藏语:导师)的支持,通过“防艾万里行”深入藏区进行防艾宣讲,运作防艾微信公号并得到了18万人关注,并通过导医工作协助来自藏区的患者更好地就医。邱华对防艾的执着,被广大藏民赋予“艾滋喇嘛”的美誉。未来,邱华希望培养更多的防艾宣传志愿者,并且带领机构成为藏区卫生知识和医患互动平台的先驱者,打造大数据支持下的智能化平台。


20171108_133851_013.jpg

宁宁

北京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15年,宁宁开始创办“北京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团队”,用居家养老的方式,服务社区里高龄、空巢独居和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并立志做成中国居家养老第一品牌。目前小棉袄爱老已经在北京设立四家养老驿站(社区为老服务空间),服务覆盖北京市东城区和朝阳区12个社区,建档老人超过1000人,服务接近15000人次。接下来,小棉袄爱老将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希望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


20171108_133851_014.jpg

王愉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王愉爱好自然,在大学毕业后曾在环境保护领域相关国内外组织工作11年。2012年起,王愉与伙伴们发起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以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回应城市儿童“自然缺失”的问题,通过有效、有趣的自然教育课程,带动儿童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经过5年的努力,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已初具规模,完成了石城自然学校的建设和全年龄段的课程体系设计,营业额也实现翻倍增长。王愉本人积极参与了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发起和组织,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王愉将进一步提升战略、运营等方面的知识,推动云南在地实现下一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0171108_133851_015.jpg

尹杭

青海省雪境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


尹杭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沉的热爱和深切的关怀,也是一名坚定的行动者。她曾在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工作多年,也曾赴英国学习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专业。在生态保护领域工作10年,尹杭不仅积累了充分的一线实践经验,也沉淀了专业的视角、工作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对“解决真问题”探究态度,于2015年成立了雪境自然生态保护中心,专门回应藏区人兽关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尹杭始终关注协调和撬动政府、寺院、当地民众和外部专业资源共同关注、参与问题的解决,未来她也将延续并继续优化这一模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当地民生的保障。


20171108_133851_016.jpg

朱雪君

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协会


朱雪君(朱珠)自2011年起参与志愿活动以及志愿者组织的筹备工作,并从2013年起带领深圳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家有影响力的、从事环保事业推动的志愿者组织,目前拥有活跃志愿者500余人(注册志愿者6700余人),在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及水污染防治领域,带动公众参与行动和监督,并取得了突出成效。朱雪君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以行动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自我和机构的突破,也在过程中确认了自己希望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信念。未来她希望能带领深圳绿源实现下一步的事业突破,并在行业内的联合行动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