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如何通过社工服务改善城中村儿童的居家安全?从“守护到家”说起
2021-07-30

写在前面


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为快速的城市之一,也是城中村最为密集的城市。绝大多数的流动儿童跟随打工的父母居住在城中村。处于转型期的城中村,因人员流动频繁,社区场域复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及风险因素不断集聚,儿童作为城中村的弱势群体,最容易受到安全侵害。


依据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圳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精准参与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联合专业社会组织开展以“益起护童,共创儿童关爱服务先行示范区”为主题的系列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深圳龙祥社工在市民政局的项目支持下,发起“守护到家”项目,基于城中村儿童居家场景中安全风险的现实问题,重点关注流动困境儿童家庭,从儿童自身、居住环境和家长监护三个层面出发,培育社区在地儿童居家安全委员会,为城中村儿童提供居家全方位、全场景式的安全教育认知、预防和应对危险的服务,在行动中初步探索和发展出以儿童为中心的居家全场景空间营造,通过社工服务可视化改善城中村儿童的居住环境,切实保护儿童安全。


本文作者翁欢琪是龙祥社工联席总干事,安全号列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城中村儿童保护:风险交织与防控起点


1、居住空间:违章搭建与儿童意外伤害


从城市面貌上看,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特殊形态。由于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住房刚性需求和城市旧改拆迁的推动,在高密度的原始建筑形态上涌现大规模的违章建筑,房屋内部建筑结构混乱,大部分家庭空间拥挤,家中杂物堆积,电器设备老旧,且大多未配置消防器材,存在较大的居家安全隐患。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城中村儿童意外伤害超过一半发生在家庭场景,儿童居家伤害事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关系空间:高密混居与儿童交往安全

城中村房屋大多呈现紧凑和杂乱,超高密度的空间格局,且受流动家庭生计影响,现实中城中村家庭,特别是困境儿童家庭存在居住和生产的二元场景,家庭作坊的生产场景侵占了儿童正常生活、玩耍和学习的空间。再加上多子女家庭因素,儿童家庭环境呈现隔代混居、男女混居的居住模式,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儿童在家庭居住空间的安全需要与现实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加剧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社会空间:家庭压力与儿童隐性侵害

城中村的儿童安全除了与居住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深层的儿童保护还有与其家庭结构性有强相关性。儿童的安全在城中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受到挑战。因为经济、就业等因素,城中村儿童家庭存在生存压力,更多的父母无暇照顾儿童直接影响儿童安全保护,造成安全监管的缺失和伤害。其次,由于城中村二元分层的现实处境,给尝试融入城市的儿童及其家庭造成社会区隔,缺乏包容的社会氛围也极易影响儿童及其家庭在城市的融入,影响儿童性格、行为养成,对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形成隐性的侵害。



城中村儿童居家安全风险的服务洞察


1、形态与特质:多重脆弱性和高风险性


在城中村儿童安全问题上,从个体的生理安全到心理安全,从居家安全到社区安全,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的多重原因,儿童安全形态呈现多重脆弱属性。城中村家庭空间环境和社会结构产生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致使家庭保护中缺乏与儿童安全需求相对应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儿童安全造成多元威胁。儿童的家庭保护,亟需从儿童的视角全方位增强儿童在居家的保护因素,降低其儿童在居住生活中的危险系数。

2、 时间与空间:突发性和隐匿性趋势

从时间上来看,城中村儿童安全问题越趋于突发;从空间上来看,由于家长大意和疏忽造成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较多。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充分证明了对事故的预见性不足,对儿童安全、家庭保护的风险隐患把握不足,导致无法应对安全事故的突发,加剧事故的伤害。由于家庭存在隐匿性特点,为降低儿童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必要的是全流程帮助孩子和家庭建立对于安全边界的认知和预防,以及对于危险的预判和应对。

3、覆盖与影响:整体性和系统性伤害

儿童安全是家庭和社区稳定的基本因素,儿童的安全风险,其伤害和影响将对家庭和社区造成整体性影响,更快速地、更大范围地形成扩散和传播,并波及其他地域,容易出现社区整体性恐慌和系统性伤害,造成更为广泛的不良影响。儿童安全问题已然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也将危及社区的整体安全和安定。儿童的安全保护,也需要在整个社区层面建立起协同互助的儿童居家保护支援体系。


守护到家:基于儿童居家安全的全场景保护


城中村儿童的居家安全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城中村关于儿童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具有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混合的公共性。儿童、家庭与城中村社区因为共同的安全而联结,“守护到家”项目正是基于儿童为中心的安全需求,通过专业化、全流程的社工服务计划,联动社区网格、商企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同提供服务,组建在地化的儿童居家安全委员会,帮助儿童及家庭全面建立居家安全边界认知,以儿童一米的视角开展儿童安全检核,改善和构建全场景的儿童安全空间环境,营造安全的居家生活环境。


1、网格化保护:以儿童为中心的精准服务覆盖

为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项目重点聚焦城中村社区中的困境流动儿童家庭,并将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工作与在地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有机融合,联动社区网格员力量和志愿者资源,通过手持终端及时对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精准保护。在此基础上,协同建立儿童居家安全保护志愿服务网络,开展相应的居家环境隐患排查、安全教育服务协调、资源链接等服务;同时,根据城中村儿童现实需求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措篱,分层筛选出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服务对象,确定以儿童为中心的居家安全防护与环境营造方案,并按梯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居家安全环境改善服务。

2、安全总动员:在地儿童安全委员会的社会化联动

“在地安全委员会”的建立是项目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服务模式。基于对项目共同的关注点和诉求,项目以组织的形式,以不同的行动主体构建社群化的社区服务网络,全方位保护儿童安全和社区安全。一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为主体成立“安全小当家”儿童居家安全护卫队,以儿童一米的视角开展居家安全体验式互动教育,有意识推动儿童提升对居家安全边界的认知;二是组织社区家长安全委员会,进入家庭开展居家安全隐患排查检核行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改善服务,切实改变儿童居家安全环境;三是以社区商铺组建的社区商家安全委员会,定期为居民发放安全小报,加强社区宣传,提高居民社区安全意识;针对城中村儿童走失等问题,尝试连接社区的商家建立安全信息防护网络,提供防拐安全警示服务,避免城中村儿童拐卖情况的发生;

3、全场景服务设计:可视化的儿童居家安全空间营造

项目联合儿童安全专家、品牌儿童家居企业,结合城中村儿童居住环境的现实特点和儿童的服务需求,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居家安全检核工具,开展城中村儿童家庭,特别是困境儿童的入户探访、居家安全环境评估建档,提供陪伴式安全督导并根据不同的居家服务需求进行分层匹配,配备个性化的居家安全工具包和不同层次的环境改造。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安全保护的认知和需求,为0至6岁和7至12岁的儿童及其家庭,配备分层的、系统的服务产品,提供对儿童居家安全危险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情境进行认知预防、危险应对和危机干预服务,实现全场景的儿童居家安全服务。



基于“人在环境中”的理论视角,城中村的儿童居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居家安全教育服务本身,而是为城中村的儿童创造居家安全的全场景方案。儿童居家安全的场景方案在于结合儿童行为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儿童一米的视角重新定义儿童在家庭中的居住环境,围绕儿童及其家庭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和痛点问题,从重新定义居家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出发,通过对儿童居家安全隐患的排查、改造,可视化地营造以儿童为中心的居家环境,使儿童在环境中得到切实的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