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公益好声音 | 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的阅读品质媒体沙龙在京举行
记者 徐慧瑶 2022-11-11 来源:北京日报


11月10日下午,由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满天星公益)与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微澜图书馆)合作开展、好公益平台支持的“如何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的阅读品质”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一线教育部门代表、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代表与媒体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交流和对话,探讨社会组织在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阅读品质方面的有效工作经验和成效。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我国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城镇流动儿童,但乡村儿童规模依然非常庞大。沙龙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张守礼分享的数据显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教育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0-17周岁儿童人口达2.98亿人,其中乡村儿童和城镇流动儿童1.74亿人,占中国儿童总数的58.6%。他介绍说,乡村和城镇流动儿童共同面临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阅读推广对儿童、教师和学校的正面改变起到积极作用,在城乡教育资源巨大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弥补的情况下,阅读推广是成本较低、可行性强地解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的好方法。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披露,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71%的受访乡村儿童家庭藏书不足10本。沙龙上,满天星公益项目总监黄凤平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满天星公益以阅读循环圈理论为基础探索创建的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体系,通过为条件适合的乡村小学校建立公益图书馆,打造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创建阅读课程,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构建自主运转的阅读循环圈。


黄凤平认为,在乡村学校,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引导人”。乡村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阅读带领和图书馆运营经验,阅读活动形式单一且缺乏趣味,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天星公益通过教师赋能发展计划,先从认知层面让乡村教师理解并认同阅读的价值,再从技能知识层面提升教师的阅读支持能力,通过教师有效地支持儿童阅读。


“不用怀疑,只要把图书馆给凑合整起来,就会在书架间自动长出小孩儿。”与满天星公益不同,微澜图书馆聚焦城镇打工子弟学校的图书馆,通过培训志愿者持续参与,实现图书馆持续稳定开放,为城镇流动儿童提供在馆阅读以及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鼓励学生持续、大量地自主阅读,助力儿童自我发展。


在微澜图书馆发起人左樵看来,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应该有一个图书馆。而大部分城镇流动儿童所在的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图书馆利用率普遍不高:要么没有图书馆,要么因为无人运营导致图书馆长期关闭;一部分馆内图书不适合儿童阅读,公众捐赠的图书往往处于闲置状态。2017年,微澜图书馆公益项目诞生。五年来,项目累计盘活和开办微澜分馆82所,累计服务流动儿童超过8万人,外借图书超过82.8万册次。


左樵分享说,微澜图书馆致力于为流动儿童提供持续开放的“活”的图书馆,提供没有终点的服务。而要实现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开放,核心是要解决人力问题。微澜通过组织志愿者入馆服务来解决日常开馆人力问题,而不断新增的分馆和深入的服务,都对微澜本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6月,微澜图书馆推出“馆东”计划,为分馆上线月捐,让月捐人和持续服务者成为馆东,既筹款又筹人,激发民间社会公益热情和潜能。馆东组成的馆东大会选举馆东代表成为理事,和学校以及微澜总馆代表一起,组成理事会,理事会自主地治理和运营分馆,构建和培养微澜分馆运营自组织,最大限度地让馆东、志愿者成为协助儿童阅读的成年人。


中国矿业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卢玮静曾牵头研究、编撰《中国儿童阅读领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报告》,她系统地梳理了儿童阅读公益组织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脉络,指出经过“送书给孩子”、“送书和育人相结合”前两个发展阶段后,当前阅读公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以满天星公益等公益组织探索的县域阅读推广为代表,在县域整体发生主体性和结构性的变革。“所有的行动都是由当地发起。这样的县域或者社会系统变革,由公益组织牵头,带动整合多元的社会力量,但又不能只靠公益组织,还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