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中欧社会论坛第三届双年聚会小组组长碰头会在巴黎举行
2009-08-10

小组组长碰头会大会现场

    中欧社会论坛(China-Europa Forum)产生于2005年,由一些远见卓识的中国和欧洲思想精英创立,尝试在中国和欧洲社会间搭建一个深层接触、精神沟通的平台。论坛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中国和欧洲举行,分小组和大会两个阶段。目前正在展开的是第三届。由于甲型N1H1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09年7月中旬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中欧社会论坛第三届双年大会推迟到2010年7月举行,但仍有11个小组按原计划于本月8日至22日期间举行,地点为北京、宁夏、上海、广州、福州等。为了保持论坛对话的生机,又特别增加了在巴黎的中欧小组长碰头会,时间为7月22日至24日,此乃为原定在香港召开的双年大会时间。

    我们可以将小组会和巴黎碰头会视为2010年7月第三届双年聚会的序曲。

    中欧社会论坛旨在促进两个社会广泛而持续的对话和理解,以期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大变迁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它的口号是:对话-理解-行动-建议。它应运而生,将中欧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有人类美好愿望的人士聚集起来,从每个人的自身经验和所处社会的历史性出发,探讨双方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思想的交锋和集体智慧的启迪中创造共同知识,提出回应性和前瞻性的行动方案,开展必要而可行的计划,探索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升唯一人类性的认同意识。

    为了保证论坛的核心定位——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行动性相兼顾,论坛发明了许多自己独特的组织和思考方法:

    分小组和大会两阶段的独特双年聚会
    为保证多样性,论坛包容了众多的社会职业组与主题组,每个小组由中欧双方的小组长联合组建,由十余位中欧参会者组成,他们来自大学、民间组织、企业和公共机构,或者以个人的名义参加。小组保持微型规模,以便在参会者之间进行真实的和个性化的交流,并能够就本小组领域的特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论坛的意外收获是,它提供了各自社会内部对话的机会和实践,他者的在场提供了镜像的参照,更好地反思自我,加深各自的思考。论坛的期待是,通过个人对整个思考过程的参与,负责任地介绍自己,真诚地表达对问题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并回答别人的问题,换位思考,从而创立一种学习和倾听的伦理。
    为了获得统一性,论坛以大会的形式整合各不同领域小组的思考成果。这能够使大家在一种共同的视野下对待每个社会面临的特殊挑战、中欧面对的共同挑战以及中欧长期合作中的关键因素。
积极主张保护各社会的多样性,并从中提炼出能够为全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

    远程互动和面对面相逢交替进行的长期对话过程
    通过互联网媒介长期保持日常性讨论,通过面对面的小组双年聚会获得生命共性的真切感觉,超越文化二元主义的抽象对立。远程沟通提供及时性和深入探讨、查询资料的时间,而每一次双年聚会都是长期互动的总结提升的时机,并继续启动下一阶段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
    在双年聚会和远程沟通期间,各小组以自己的节奏和资源分别独立地举办活动。

    思想性与行动性相兼顾的集体思考法
    论坛采用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运用一种从现象出发,经由个体独自思考、集体讨论、分步骤深入、达成一致的 “集体思考进程法”。这一方法是参与式的,从问题进入,在历史经验上交流,理论研究上深入,再从行动上走出。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梳理最关切的问题,提炼最丰富的经验,前瞻性的展望,回应性的行动。

    社会间的对话媒介是立体的。在人民网、腾讯网和奥一网的配合下,在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南方集团以及中国和欧洲其他媒体的辅助下,论坛在十人促膝相谈、千人比肩展望中,已然扩大为全球性的。论坛网站有中英法三种语言(http://www.china-europa-forum.net),是一个基本的信息和思考平台;腾讯网的《中欧社会论坛博客集》(http://blog.qq.com/thought/forum/index.htm)开辟了一个论坛坛友的思想茶座,是广角的,期待在与中欧网友的交谈中日益深邃精彩。

    每一届中欧社会论坛都是上一届的延续。所以,第三届论坛从第二届的结论出发,即针对中欧参会人共同提炼出的中欧社会共同面临的四个挑战,寻找未来的应对方案: 
    a.模式挑战:如何超越当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走向真正可持续的、和谐的社会?
    b.价值挑战:如何能够保持既与现代性同步又不以我们自身的价值做交换?如何在向他者敞开胸襟的同时葆存我们自己的身份?
    c.管理挑战:如何以一种更全面、整合的方式管理我们的社会?如何能够使社会各阶层参与从地方到全球的决策过程?
    d.角色挑战:作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中国和欧洲在全球治理中如何担当各自的责任?

    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由欧洲的中欧社会论坛基金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作为一个民间创意,中欧社会论坛获得了中欧政府各界和著名人士的大力支持,在中国有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政协副秘书长暨经社理事会秘书长王胜洪、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在欧洲有欧洲联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J. Delors)、欧盟地区委员会秘书长斯塔尔(G. Stahl)、欧盟驻中国大使赛日•安博(S. Abou)、法国驻中国大使苏和(H. Ladsous)等的支持信,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地区委员会、社会经济委员会、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委、欧洲驻华使团、法国交通部、能源部、驻华大使馆及驻香港总领事馆也都积极支持论坛的筹备及组建。

    中欧社会论坛别具一格:超越国界的小组构建,各行各业的自主参与,政府与民间的换位互动,学术的探讨与当务之急的担当,文明的底蕴对现实责任的支撑,多元动态中寻找万变不离其宗的人类共性,从至上的精神高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暨应用社会科学系主任/ 中欧社会论坛中国委员会主席阮曾媛琪教授(左)、中欧社会论坛基金会主席 / 欧洲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会长皮埃尔·卡蓝默(Pierre Calame)先生(中)和中欧社会论坛总监/ 中国东北师大人类学教授/法兰西人文学院未来关系研究会科研主任于硕教授(右)与小组组长见面

来自中欧双方的代表参加碰头会

刘洲鸿副秘书长(左2)、新公民学校发展中心执行总干事姜慧雨(左1)同欧方小组长就移民子女教育和社会融入话题进行交流。南都基金会承办了移民子女教育和基金会两个小组。

非公募基金会论坛承办方、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饶锦兴主任(前左),南都基金会项目主管李玉生和欧方小组长、Bernheim基金会秘书长Micheline Mardulyn(前右)就基金会的发展话题交流。

小组长模拟论坛归纳关键词

论坛在法兰西学院举办夏夜酒会,这是法国前总理罗卡尔先生致辞。罗卡尔先生是中欧社会论坛的坚定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