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吗?当人即将离开,他究竟会有什么愿望?
在上海,有这样一家机构,从事着临终关怀的工作。有一群志愿者与临终病人们相处着。
他们发现,当人即将离开的时候,他们的愿望变得具体而微小:“有人特别怀念红豆棒冰——年轻时能吃上10根,那是身体强健的回忆;我想回家,给我的孩子烧顿饭……”
志愿者的故事
每周日下午是“手牵手”志愿者前来探访病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
程婕今年29岁,上海人,在陆家嘴一家银行上班,做志愿者已有两年多。她从小害怕死亡,而如今,希望以直面死亡的方式解除心中的迷茫和恐惧。
她所探访的病人都被认为距离生命的终点已不遥远。她所要做的,是为这些病人提供关怀和陪伴。在病房里说话时,程婕声音轻轻的,大眼睛专注地望向对方。
对第一次探望的病友,按惯例,程婕会写一张心形感恩卡。起初,她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愿您早日康复!——太虚伪了;祝您快乐每一天!——怎么可能做到呢?最后,她写上“陪伴、共同走过”。
面对整个病房的临终病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志愿者的考验。有的志愿者第一次来时还没介绍完身份,便会被当成卖药的、卖保险的、做丧葬的被赶出病房。
“拒绝不代表不需要,只是表示他还没有准备好。”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执行主任王莹这样安慰受挫的志愿者们,“我们要想这个病人的状态,可能心情不好,或者刚刚痛过,没有力气说话,但他至少会给你回应,拒绝也是一种回应。”
生命的尽头,愿望都变得具体而微小
志愿者们尽管无力阻止生命的消逝,但他们可以让病人在人生终点更加平和与安详。他们还会通过与病人沟通,发现病人们隐藏着的愿望和需求。
有老人想请志愿者为自己买一双特别的绣花鞋;
有人想下载某位歌手的歌曲;
有人特别怀念红豆棒冰——年轻时能吃上10根,那是身体强健的回忆;
还有人希望志愿者帮忙,请邻居到医院来当面说声“谢谢”——因为住院期间,老邻居主动帮他的老伴做饭;
还有一位妈妈如此回答:“我想回家,给我的孩子烧顿饭。”
生和死分布于生命旅程的两端,目前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死同样重要,而优死当下仍未得到重视,“死亡教育”长期缺位。临终关怀是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准。
关于“手牵手”
“手牵手”创立于2008年,从2009年3月起,进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守护·天使”临终心灵陪伴项目,为即将进入终点站的生命提供陪伴与温暖。
目前“手牵手”开始了新一轮志愿者征集,希望为其他医院和正在建设的上海各区(县)临终关怀服务点提供更多服务。
温暖临终者,专业很重要!
项目预算:
1.临终关怀义工培训和督导:为40名义工提供10天的专业培训和服务督导,掌握临终关怀辅导和活动开展的工作方法,稳定安抚义工情绪与认知,为临终病友及家属提供有品质的服务,经费主要由培训课件、培训物资、场地使用、培训讲师费、交通等组成,60000元;
2. 生命盒子-临终关怀哀伤辅导:通过艺术治疗方法,为100名临终者提供哀伤辅导,经费主要由艺术活动的物资、服装:25000元;
3. 临终关怀-空间建设:与艺术家共同设计,改善临终者居住环境:经费主要由空间改造、书架、物资等:20000元;
4. 工作人员经费:负责开展此项目的工作人员津贴,1人,3000元/月,1年,36000元;
共计165000.00
捐赠票据开具
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会为捐赠满100元的网友开具捐赠票据,索取票据请回复邮件ngwhezuo@fupin.org.cn(交易单号、姓名、地址、邮编及捐助金额,备注:乐捐XX项目(您所捐赠的项目名称)并附上“个人中心”中“我的捐款”记录的截图),在收到捐赠网友提出的开具发票申请邮件后10个工作日内,开具票据,如有疑问请致电010-8261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