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组织者给我出的发言题目是“国家、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与NGO的关系”。这个题目非常大,只给20分钟,对我的挑战很大。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任务,我从一个概念——“蝴蝶效应”——开始讲起。
近年来,在中国公益领域,蝴蝶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说郭美美事件,一个小人物,发了一个微博,就在中国公益领域引发了一场“大地震”。还有最近美国搞了一个网络游戏——冰桶挑战,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在中国也折腾得天翻地覆。这样一些局部的、很小的人和事,却会引起全局性的、重大的反应,而且其结果无法预测。此类现象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公益领域的新现象或新趋势。
这些新现象或新趋势具有一些重要特征:其一,“悲情公益”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了,“快乐公益”兴起,甚至出现了“公益娱乐化”的倾向,“恶搞公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二,公益参与全民化。人人都可参与公益,人人都在参与公益,他们不仅仅是捐款者和志愿者,还是议题的确立者、解决方案的创建者、行动的主力军。其三,公益业余化、非机构化、去中心化。公益不再是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非专业人员大量涌入。公益也不再是专业机构的专署领域,非专业机构和个体也在其中呼风唤雨。公益行动不再是公益机构的项目,也不再是由公益机构主导的运动,而是由无数平等的甚至是互不相关的个体或机构共同参与的运动。用系统论的术语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控制中心的分散控制系统。其四,公益创新大爆炸。参与爆炸带来创新爆炸。由于全民性的热情参与,公益领域中的创新风起云涌,公益领域的“景观”日新月异。我本身在做《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我们的团队每年也想跟踪和把握行业的变化,但是感到非常困难,跟不上变化,因为变化太丰富了,太迅猛了,真可谓“目不暇给”。
为什么在此时此地会出现这些新特征或新趋势?我想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与十多年前不同,今天的公益不再仅仅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如吃得饱、穿得暖),同时也关注人们的“发展性需求”(如吃得好、穿得好),针对发展性需求的公益行动完全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同样,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低级需求满足了,在此之后,人们就会去追求更高的东西,“做公益”就是这更高的东西之一。这就是公益全民化的直接根源。在这个直接根源之下还有更深刻的根源。公益基于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侧隐之心、正义感、良知。正是这种普遍的人性使全民参与公益成为可能。一旦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比如我们相当富裕了,大多数人就会思考和追求一些更高的需求了,人性中善的一面日益凸出,对公益的关注和投入也就开始了。其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新媒体打破了通讯领域中的专制格局,铲除了人们之间的通讯障碍,极大地降低了公益参与的门槛,使得更加自由、更加平等、更加民主地参与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革命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参与,而两者又共同促进了公益的业余化、非机构化、去中心化。其三,公益领域的政治气候日趋宽松。在我们国家,政治上敏感的事情是做不了的。公益领域相对而言离政治远一些,不那么敏感,所以可以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做一些事情。同时,政府也希望社会在公共服务领域多做贡献。再者,公益头顶道义的光环,政府轻易不会跟它过不去,否则不得人心,这也为公益行动扩大了空间。正是这些因素,如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政治空间相对宽松,当然还有公益界同仁的不倦努力,使得公益领域新的变化、新的趋势得以出现,甚至蝴蝶效应开始出现了。在时下中国,与其他领域相比,公益领域应该是最自由、最平等、最民主、最多元、创新最强劲、变化最快、也是最热闹的领域。当然,这是“比较而言”。
近几年公益领域还有一个大趋势,就是金钱的支配力、话语权越来越大,政府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公益领域或公益部门,为什么要存在“非政府部门”、“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就是因为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不是由政府的逻辑支配的空间,也不是由金钱的逻辑支配的空间,这个世界应该在权力和财富的统治之外,给人类留一条生路,让有梦想、有情趣的人,让不屑于权力和金钱的人,还有喘息的空间,让人性得到更充分、更全面地释放和发展。这就是“非政府部门”、“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存在的意义!问题是这样的空间很弱小。更严重的问题是,尽管它很弱小,权力仍要进入,财富也仍要进入,要把这里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所以,此时此刻,我们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独立的意志,需要更多的自尊心,需要更多的傲气。一句话,需要大丈夫精神——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们要相信,道义有它自身的价值和力量,道义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自尊、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不要见钱就下跪,有奶就是娘。要相信人性中还有善的一面,而且这个善是根深蒂固的,而公益部门就要立足于人性善的一面,靠扬善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也通过扬善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人性中善的一面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