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
注:以下文字来源于刘洲鸿秘书长参加中基透明指数发布暨CFC二周年大会主题分论坛1“公益人才发展之道 公益人才项目详解”的发言
刘洲鸿:我在报告以前,我想了解一下在场的有很多人听说过银杏伙伴计划?很多人知道。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是南都基金会发起成立的一个资助青年人去突破成长上的瓶颈,成为推动某一公益领域发展的领袖型人才的长期计划。除了这个公益组织的领导之外,像公益学者,还有记者,我们也考虑,但是比例会很少,什么样的学者呢?就像康老师刚刚谈到的,他在1996年时候的那种状态,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这种学者型的,但是很遗憾,我们2010年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实施到现在,也还没有学者和记者,所以也希望大家将来有好的给我们推荐。
我们为什么做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呢?这里头有一些背景,一个就是南都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民间公益,支持民间公益我们认为最关键问题,就是要针对行业里的关键问题,2010年,我们理事会对南都基金会的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来要关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康老师、永光和我们的副理事长做的。另外一个,我们也跟腾讯基金会、刘鸿儒基金会、零点公司进行了调查,关于中国公益人才发展和现状的趋势调查里头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公益行业招人难,第二是人才流失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待遇太低,发展空间很小,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然后还没有保险,有保险的机构不到四成,所有的保险都上的还不到两成。除了工资低、没保险以外,工作强度非常大,很多人都说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以上。
人才的缺乏就导致了这个机构的专业能力不足,又很难得到资源,这个基金会和企业都说,你的能力不行,我不支持你,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觉得要突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关键的还是要资金问题,要有资金还是要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就把钱投资到人才上,发起了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这个计划和我们基金会的宗旨也很吻合,我们刚才说的,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民间公益,另外也符合南都基金会的价值观,一个是公共利益为上,第二个是行业发展为先,第三是民间立场为本,第四是杠杆作用为佳。我们想把这个钱投资在公益组织的领导人身上,有人了这个机构就能发展好,他的事业就能发展好。
这些人有什么样的需要呢?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发现他们最主要的需要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基本的生活保证,包括每个月3000—5000元的工资,随着家庭的建立,有了孩子可能需要更多一点。第二个就是保险、生活保障这方面。还有就是管理的能力、领导的能力,拓展自己的学识和视野,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需要,比如说修身养性。第三个也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他们的社会认同也是很强烈的需求,很多人做公益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同行的支持,资助方的认可。我们想通过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来强化他内在的驱动力,让他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使命,把事情做好。
我们的银杏伙伴有什么特征,或者我们遴选的时候考虑什么样的标准呢?最主要的有三条,一个就是胸怀天下,第二个是脚踏实地,第三个是富有潜力。具体的内容就不展开讲,各位都拿到了我们的项目介绍手册。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2011年的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方明和,他是高中毕业以后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感染,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自己成立环保组织,保护野生动物,在浙江做得非常成功。但是他很年轻,成长方面需要交流拓展,所以他成了我们的银杏伙伴。另外一个叫苗世明,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有一次在展览的时候邀请了一些智障人士,他发现这些智障人士有艺术天赋,同时学习艺术对智障有帮助,所以他后来从一名艺术家进入了公益领域,虽然他在艺术方面很好,但对如何运作一个公益机构不了解,所以他最后也成为了我们的银杏伙伴,进入这个圈子。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基本的流程,我们采取的是推荐制,有人给推荐,我们初步考察以后,觉得他基本符合要求,我们会给他发出申请表,主要是谈他个人的事业、面临的困难、未来的成长计划,我们收到以后会安排去跟他访谈,实地的调查,最后秘书处觉得可以以后,再由一个专家评委会最终决定他能不能当选。这里我想提一下推荐制,如果说我们自己去找的话,我们接触的面很少,很难发现这么多人才。第二个,采取推荐制,而不是自己申请,就是推荐人都很负责任,帮我们把了一道关,他觉得他要推荐有责任心的人。
我们到底怎么来支持呢?支持他什么呢?这张表上横轴是针对他们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生活方面的资金问题,第二个是成长方面的问题,第三个是支持体系。纵轴是从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他的一些支持。实际上并不是说你成为了银杏伙伴好像才得到了支持,很多人跟我们说,他申请的过程中,他来填我们这个申请表,去反思他面临的问题,他要怎么解决他的问题,制定什么学习成长计划,对他的帮助就已经很大了。然后我们考察的时候,我们有专家的介入,有很多人跟他谈,帮他剖析问题,对他们的帮助也很大。评审的过程,我们有三个评委跟他面试,对他的帮助也很大。当然了,如果成为了银杏伙伴,这个显性的支持就是一年10万,连续三年30万,这个钱主要是用于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成长的费用,同时,有这么一个网络,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对他们的成长帮助也很大,我们每年还会组织一次海外考察。每一个纳入到我们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的候选人,我们会实地考察。
海外考察包括两部分,基金会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而且今年我们也得到了别的基金会的资助。秘书处考察我们是一定去实地考察的,不会是把他约过来谈话,因为我们要看他开展工作的地点,还要跟他的合作伙伴、同事、服务对象聊。本来今天我应该请我们的同事来报告,但是他们都出去考察银杏伙伴了。前几年银杏伙伴都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今年开始就有很多偏远地方了,像青海玉树,我们有一位同事去的当天就到医院吸氧,我过两天还要去西藏,到了拉萨再到日喀则还有300公里,租车一天要900块钱,但是我们觉得这个还是很值得的,要去挖掘基层默默无闻踏实做事的行动者。如果通过秘书处评审,还有候选人的演讲,一方面当然是锻炼他公开演讲的能力,第二个也是展示自己。我们的评委在面试之前会先听他们的演讲,对他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就是面试,每一个人要接受三个专家的面试,这三个专家是三种类型,一个是商业方面的企业家,一个是公益方面的专家,还有一个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每一个人都要见一下,单独面试,每个人见一个小时,最后三个人来碰一下,决定这个人行不行。
银杏伙伴后来说这些专家的面试对他们的帮助特别大,有一位银杏伙伴表示,三位专家当面谈话超过了10万块钱的资助价值,还有马俊河说这个过程惊心动魄,但又如沐春风。有的人说有些专家一语道破他苦苦思索的问题,有的专家从商业的视角给了他全新的视野,还有的专家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刚才也谈到了银杏伙伴我们不像零慧刚才介绍的培训特别多,还有康老师这边的学历教育,我们的理念是要靠他们自己成长,我们很少做培训,但是我们很重视团队的建设,这个网络的搭建。他们自己的这种互相的交流,帮助也是非常的大。这是2011年去英国考察社会企业,这个图是刚刚在韩国考察一个环保机构,叫红树林湿地保护基地。像我们的银杏伙伴孙恒去年考察了英国乐施会的社区服务企业,他考察回来以后也做起来了。孙恒是做劳工的,相对比较敏感,有人要支持他,又担心会有顾虑,但是政府一听说孙恒是我们的银杏伙伴,对他们也有帮助。除了帮他们搭建网络,我们还会帮助他们连接资源,包括资金、信息、合作的机会、传播媒体等等,因为我们觉得30万块钱只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但是机构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我们也做了一个银杏伙伴手册,21位银杏伙伴,20家机构的信息都在上面,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跟他们联系。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银杏伙伴对他们的帮助。包括个人的层面,曾世逸说由于银杏伙伴的成长计划,2011年1月领取结婚证,完成了组建家庭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了这一人生目标。这是一个长期关注公益的记者,他说,2010年,当梅念蜀要成为银杏伙伴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她是谁,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她是银杏伙伴领导的。还有伙伴们网络的相互支持也很重要,这里引用杜爽的话,她说最珍惜的其实是因为有这21位同心者。还有就是增强了大家的行业使命感。今年8月份,我们在全国已经有172名推荐人,除了大陆以外,还有来自港澳台,美国的,被推荐人有201人,覆盖中国大陆的29个省市自治区,除了内蒙古以外,别的地方都有了,银杏伙伴有21个,来自全国13个省区,我们也可以看一下被提名人的情况,最多的是北京,68位,占了三分之一,其他的就是广州、上海、四川、云南、贵州,我想这些可能跟NGO的发展情况有关,当然,还有很多的地方可能也是好多默默无闻的、大家也没有发掘到的人,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传播,让偏远地方的人也能够有这个机会。
最后,欢迎大家给我们推荐银杏伙伴,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的机会一起合作,因为我们想这个银杏计划不属于南都基金会的,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平台,来培养我们的公益人才。我们也深深的感觉到,现在关注公益人才的机构项目太少,我们有200多位推荐人,但是真正成为公益人才的只有二三十个,所以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人才的成长。谢谢大家!
徐永光:我再补充一点,银杏伙伴计划全是南都团队做的,我没有参加推荐、没有参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