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听听实习社工怎么说?】《圣经》里的芥菜籽与西西弗斯的石头
2015-02-04

2014年的11月到2015年1月,我作为新公民计划的实习社工,在北京大兴行知小学为12个三年级的孩子开展了“阳光向导”社工小组工作。算上前期培训和筹备的时间,在新公民计划的实习期一共是3个月。从社工专业技能的提升、到对社工价值的追寻与获得,这3个月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和转变。

打开自己

第一个收获是:在督导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对于小组工作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一个误区——过度投入角色,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我们前3次的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个顺利是指,一切都按照我们的安排,井然有序地进行。带领者所有的带领词都是事先写好,每一句话都小心翼翼,怕伤害到孩子们,每一个环节都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结果是,小组的现场气氛很僵,孩子们都很规矩,像是在上课。而我们还幼稚地认为,这样在掌控之内的现场和这样听话的孩子们是我们能力的一种体现。直到督导向我指出时,我才发现,这样虽然能使活动“顺利”进行,但却缺少真正的投入,用自己的内心去接触孩子们的内心,用生命层面的东西去给予和回应。后来,我尝试着去放下自己的紧张和担心,把自己自然的一面表现在孩子们面前,沉浸在活动中去享受。热身游戏的时候把自己当个孩子一样去玩,在童真童趣中也让自己“热身”;分享环节中卸下小组带领者等“角色”的面具和套近乎的幼齿语调,对孩子们说真心话,比如下面这一段,是最后一次活动的分享环节中我对孩子们分享的内容:

“姐姐也有话想对你们说。其实从一开始,直到现在,姐姐们心里都有些紧张,因为不知道姐姐们做的这些是不是你们需要的,对你们有没有帮助,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开心,虽然你们在小日记中每次都这样写了。你们还小,你们会慢慢长大,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姐姐们是其中之一。虽然只陪着你们走了一小段路,虽然你们现在可能还不明白姐姐们为什么要来这里,但是有一天,如果你们听到社工这两个字,能够想起曾经有四个社工姐姐在每周五的时候来给你们做小组活动,或者有一天,你们回想起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11个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想起小日记,想起小印章,想起包子、松子、小鹿、小熊这些名字,姐姐觉得这就足够了。”

我说完这段话,孩子们都沉默了。若是之前的我,一定会很不知所措,总要做点什么来“阻止”这沉默,或者事先安排好某个辅助带领者当我的“托”,冷场的时候出来救场。但是我没有。不管这沉默的背后,是不为所动,是无法理解,还是心有戚戚焉,它都是真实的,孩子们的状态也是真实的。这一次,我在尊重真实,在面对真实,在接受真实。这真实,虽然不尽是可爱的,但却诚然是可贵的。

播下种子

新公民带给我的第二个收获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对自己来说“做社工”真正的意义。曾经在一次次“付出很多而改变很少”的时候问自己,身边人亦在质疑:“做这些事情,有用吗?”社工,也许连捡海星的人都算不上,别说影响一群人了,要真正影响一个人都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可是,正如冉云飞老师所说:“我做它,不是因为它是有用的,而是因为它是对的。”以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为例,这些孩子们属于二代移民,在个体层面,他们没有归属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内心可能产生冲突和愤怒;社会层面,他们的冲突和愤怒也需要发泄,引导不当,严重的话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那谁来关注他们的内心生态?谁来调节现实对他们的“敌意”所引发的矛盾?至少在现在看来,靠政府是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的。虽然政府出台了政策,让农民工子女和北京本地的孩子们有同样的机会进入公办学校。但是,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入学手续之繁琐,“五证”条件之苛刻(如“居住证明”因需要房东身份证原件而很难开据),让这条政策看起来太没有诚意。而在政府缺位的时候,民间力量要发挥作用。在这些民间力量中,社工力量应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这就是在做“对”的事。所以,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追求”这个过程本身。社工,也许更像一个播种子的人,每一个行动,都是在把《圣经》中那颗“芥菜籽”播在人心中,也许看不到它发芽生长,但至少让未来有了参天的可能。

3个月实习结束了,感谢新公民计划,很庆幸第一份实习是在这里,让我既有专业上的收获,也有情怀上的延续;感谢我的督导影姐,如此负责、专业的督导,让我的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的提高;感谢我的3位小伙伴,真的很享受和你们一起成长的感觉;感谢自己,走到现在,未忘初心。除了感谢,还有对自己的一份勉励:要为有结果而努力,但是不因为没有结果而放弃。看看西西弗斯吧,你能说,把一遍遍滚落下来的巨石,再一遍遍滚回山上,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吗? 

(作者罗竹,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14年秋季学期在新公民计划实习,服务于北京大兴区行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