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刘洲鸿:公益专业人士的长江求学之路
2014-08-11

[长江EMBA24期同学、长江公益委员会委员、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在2014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迎新思享会上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24期EMBA1班的刘洲鸿。我来自一家公益组织——南都公益基金会。
    记得5月入长江,参加拓展活动。我与一位叫刘涛的同学住在一起。刘涛同学说,他已经20年没有和太太以外的人同居一室了,晚上睡不着,半夜拉我聊天,问我是做什么的。听我讲了半天公益后问,你也不是做企业,到长江商学院来干嘛?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公益组织与企业不同,企业要挣钱,或者是聚财,产生经济效益;而公益组织是花钱,是散财,产生的是社会效益。但是,公益组织与企业一样,都是机构,都需要经营、管理、品牌和营销。特别是近年来,公益行业兴起了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公益事业的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萌生了来商学院学习的想法,申请了长江商学院EMBA。但是作为一个公益组织的从业者,我们收入较低,无法支付EMBA高昂的学费,公益组织的钱是捐款,属于社会财产,也不能用来支持我的学费。怎么办呢?很幸运,长江商学院给了我奖学金,免除了我绝大部分的学费,让我加入了长江这个大家庭。作为得到长江商学院公益界别奖学金的人,感到非常幸运和荣幸。长江商学院招收来自公益组织的从业者,这是对公益事业的极大支持。在此,我代表我个人以及公益行业,向长江商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除了给予来自公益行业从业者奖学金,我们知道,长江商学院一贯重视公益事业,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每位EMBA同学,必须完成6天公益学时才能毕业。来到长江后,我也感受到了长江同学的社会担当和公益情怀。前几天,我们1班的同学讨论班级口号,最后确定为“乐知、精进、有容、善行”,其中善行就体现了我们要有担当、奉献社会的精神。
    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公益组织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我在班上分享我的工作后,有很多同学跟我交流说,你做的事情很值得尊敬,但是我还是不相信公益组织。我想很多同学也多有这个想法。因此,我也想在这多讲几句,专业的、职业的公益组织,是有其价值的,能够帮助我们瞄准需求,择优资助,更好地使用社会捐款,创新地解决社会问题。
    比如前几天,我们24期5班的柯钰同学,上完7月份的课后回到海南,正好赶上威尔逊风灾。她马上动员同学和朋友,1天时间就筹集了10多万元,为偏远地区的灾民送去了生活的必需品。她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非常累,发帖劝停大家捐款。为什么呢?因为她又要筹款,又要去了解需求,然后去花钱,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实际上,她应该寻求与当地专业的公益机构合作,通过公益机构把钱用好。
    李嘉诚先生很早就明白了应该通过专业的机构和专门的团队来花钱。他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他说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正因为有了李嘉诚基金会,才有了伟大的长江商学院,我们大家也才能够聚在一起。
    今天刚看到新闻,说中国1%的人占有了25%的财富,25%的人只占有1%的财富。我想,在座的很多都是属于那1%的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作为财富的拥有者,我们如何对待财富?就在我们开迎新会的同时,在离我们不到3公里远的国贸大酒店,“首届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正在举行,企业家们在探讨如何通过慈善的方式散财。
    李嘉诚先生在长江商学院10周年所作的《行动英雄》的演讲中说:“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任务。历史上有很多具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如何散财,李嘉诚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亿万富豪,都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基金会,在出钱的同时,还出力、出思想,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上,他们也因此为世人所敬重。
    我相信,未来,我们长江校友,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商业巨子,也一定会涌现出公益巨人。那时,母校一定会为我们而骄傲。
最后,作为一位从事公益多年的专业人士,大家如果在公益方面有需要我帮忙的,我一定义不容辞。
谢谢大家。
|关于长江公益委员会|
2013年4月,由在公益领域取得卓著成就,热心公益的长江校友和公益界专业人士组成的长江公益委员会成立。长江公益委员会是长江公益的决策机构,职能包括制定长江公益发展战略,提高长江公益治理能力,提升长江校友和公众公益意识等。
来源:长江商学院校友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