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资助指南
2013-04-24

南都公益基金会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
资助指南


一、项目简介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是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特定公益领域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利用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开展服务项目,弥补和修复灾害带来的社会损失;该项目也旨在推动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基金会、学界、公众等对话交流,帮助民间公益组织在灾害救援与灾后重建中获得社会合法性,从而拓展民间公益组织的生存空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公益基金会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款设立“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用于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工作。2010年4月,为了应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南都公益基金会决定建立一个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救灾的长效机制,即常数为1000万元的“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基金”。这是一个常设基金,使基金会参与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南都公益基金会已经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后、舟曲泥石流、日本地震、望谟水灾、彝良地震等救灾工作。

二、资助范围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响应突发的、造成人员紧急转移安置的自然性灾害和社会性灾害。但不排除在理事会的批准下,向港、澳、台及境外地区提供资金的援助。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包括资直接服务类和支持服务类,覆盖灾害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及减防灾等阶段。资助类型的优先顺序如下:
  1. 重点在于过渡安置期的普降甘霖式(普惠性)直接服务;
  2. 鼓励灾后重建期以社区为基地,开展以弥补社会损失提升社区自助能力的示范性项目;
  3. 鼓励在各个时期开展促进合作、经验总结、技术传播等支持性项目;
  4. 暂时不排斥紧急救援阶段的项目。

三、资助原则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遵循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民间公益”的使命,战略性地推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救灾。具体原则包括:
  1. 资助本土民间公益组织或团体,不资助个人、政府、境外机构;
  2. 资助人力成本、行政费用以及其他软性费用,不资助大宗物资采购、现金发放以及硬件建设等费用;
  3. 资助以推动民间社会自组织地弥补灾害带来的社会损失为核心,不资助单纯地以解决灾区的问题为终极目的;
  4. 鼓励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合作,但不要依附政府;
  5. 不资助与政治、宗教有关的活动。

四、审批条件、资助额度及资助管理
    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将根据灾害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资助标准落实到机构/团队、项目等两方面

(一)过渡安置期的普降甘霖式(普惠性)直接服务项目
资助定位:
  以短期小额项目为主,资助民间组织为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有效缓解灾区人民的困难,与此同时催生和强健民间公益组织。

审批条件:

1、机构/团队
必需条件:
  — 能够顺利进入并驻扎在所服务的过渡安置区
  — 具备一定的调研能力,发现当地真正的需求
  — 具备脚踏实地开展专业化服务的态度
  — 掌握了开展服务的基础技术
加分条件:
  — 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或支持
  — 组建了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

2、项目
必需条件:
  — 项目目标具体,有针对性地回应灾区需求
  — 项目活动与项目目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 项目方法技术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加分条件:
  — 项目与机构使命和重要业务相关
  — 项目能够提升被服务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助额度和管理:
  — 项目周期以2个月-6个月为主,不超过1年
  — 资助额度以3-5万元为主,不超过10万元
  — 5万元及5万元以下一次性拨付;5万元以上以8:2比例拨付
  — 3日内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回复
  — 由基金会评估和项目实施方评估为主

(二)灾后重建期的示范性社区发展项目
资助定位:
  支持本土民间公益组织长期立足社区发挥专业优势,充分运用社区已有资源,激活社区自我运行的功能,实现社区自助式的弥补和恢复灾害社会损失。藉此向外界展示具备创新、可持续、可复制、有影响的示范性社区发展项目。

审批条件:
1、机构/团队
必需条件:
  — 长期扎根社区,与社区已经建立高度信任关系
  — 具备调研能力,能发现和分析当地社区的需求及根源
  — 已经掌握了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具有动员社区资源自我解决问题的认识和技术
  — 团队成员稳定成熟,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外部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潜力
加分条件:
  — 具备政策倡导的能力和渠道,有可能影响和改变政府行为
  — 具备一定的行动研究能力,总结提炼实践经验

2、项目
必需条件:
  — 项目与机构使命和重要业务高度相关
  — 项目目标集中在社区发展,不限切入点
  — 项目有充分深入的前期调查,项目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和回应需求
  — 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社区资源,发动和培育社区自组织
  — 具有长期的项目计划,也有详细地短期(年度)计划
  — 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退出机制,促使社区自助的可持续发展
  — 项目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特征。
加分条件:
  — 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项目设计包括经验总结和推广
  — 项目能够改变政府行为,或者引起学界关注,或者影响社会话语

资助额度和管理
  — 项目周期以1—3年为主
  — 资助额度以10-20万元/年为主,不超过50万元/年
  — 按年度拨付资助款或按项目进程拨款
  — 按半年度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按拨款进度提交财务报告
  — 7日内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回复
  — 由基金会评估和独立第三方评估为主

(三)各个时期的支持性项目
资助定位:
  为一线救灾的直接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信息交流、经验总结、学术研究以及政策倡导等,推动民间社会有效地弥补和修复灾害社会损失。

审批条件:
1、机构/团队
必需条件:
  — 拥有成功的直接救灾或做支持性救灾工作的经验
  — 具备较强的行动研究团队,熟练掌握研究方法
  — 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一定的威望
  — 拥有广泛的外部合作网络
加分条件:
  — 具备国内外救灾专业技术
  — 动员和整合学界专家、政府官员等资源

2、项目
必需条件:
  — 项目目标是支持和推动民间公益组织做好直接服务,如研究、培训、会议、信息平台等
  — 项目设计强调直接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参与性和行动性
  — 项目成果有较强的实用性,便于直接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采用
  — 有可行的传播方案和渠道,便于放大项目成果的社会影响
加分条件:
  — 项目与机构使命和重要业务相关
  — 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指导政府、学界、NGO、公众的行动

资助额度和管理
  — 项目周期以1年为主,一般不超过2年
  — 资助额度较灵活,一般不超过50万
  — 一般按8:2比例拨款;金额巨大的按阶段性产出特别处理
  — 以基金会评估和邀请相关专家评议为主

(四)紧急救援期的补充性项目
资助定位:
  支持专业救灾的民间公益组织及时、有序、有效地参与紧急救援。不是资助重点!

审批条件:
1、机构/团队
必需条件:
  — 具备救灾的基础设备,保障安全
  — 团队成员熟练掌握救灾技术,并已有丰富的救灾经验
  — 具备快速反应和进入灾区的能力
  — 拥有广泛的外部合作网络,特别是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2、项目
必需条件:
  — 项目目标回应灾区紧急救援的需求,与政府和其它组织分工协作
  — 项目设计了可行的行动方案,特别是进入渠道
  — 及时地对外通报灾情、救灾进展等相关情况
加分条件:
  — 鼓励协调外部资源,有针对性地缓解灾区需求

资助额度和管理
  — 项目周期不超过3个月
  — 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
  — 一次性全额拨付资助款
  — 项目官员需在1日之内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回复;审批周期不超过1周
  — 以基金会评估为主

五、申请方式
  请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在认真阅读以上资料后确认项目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填写项目申请书。您可以通过在线方式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项目申请书。
  对于灾后重建的示范性社区发展项目,请合作伙伴首先提交简要的项目意向书,待双方沟通确定之后再撰写正式的项目申请书。
  我们鼓励合作伙伴在项目申请之前先与项目官员沟通,以便更加有效地申请项目。
  如对本文件有任何疑问,请您联系南都公益基金会灾害救援与灾后重建项目官员,联系方式:010-51656856

 

南都基金会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申请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