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刘毅:韩国创新之旅感想
2012-08-22

一、概述

2012年8月5—11日,作为银杏伙伴的一员,我心怀期待与其他银杏伙伴及芯世界的伙伴共同踏上“芯世界—银杏伙伴社会创新之旅”。6天的行程,我们拜访了包括Haja、美丽商店、希望制作所、洪东社区和务安泥滩等在内的各类机构,领域涉及生态保育、有机农业、社区发展、社会创新、社会企业及孵化、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等,充分了解了韩国社会创新及NGO发展的现状。虽然我此前已经两赴韩国,但此次社会创新之旅仍收获颇丰。

我的韩国印象的关键词是礼仪、环保、民主和创新。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在乡村,人与人之间总是礼诚相待;环保体现在日常生活节约资源的每一个细节里,比如餐厅使用不锈钢水杯,浴室使用肥皂,空调控制在28℃,物资回收再利用等等;作为一个民主选举的国家,韩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民意代表选票,甚至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社会创新不仅体现在创新的意识和工作手法,也体现在社区、公共场所甚至办公空间的规划和布置的细节上。

当然,我的工作领域是环境保护,因此我特别关注务安泥滩的行程和内容。下面我着重介绍务安泥滩的案例和收获。

二、案例——务安泥滩保护

务安泥滩位于韩国的西南海岸,是韩国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也是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1992年,韩国政府宣布了Yeongsan江的开垦计划,尝试开垦务安泥滩,引起了居民们的强烈反对,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该计划。在居民们的努力之下,务安泥滩免遭破坏,保持了它的原始生态。

在务安泥滩的保育中,主要有五个相关利益方:韩国政府、务安地方政府、务安泥滩生态中心、生态地平线研究会、Yongsan社区。显然,在务安泥滩的保育中,相关利益方各施其职,共享资源,合力推动,缺一不可。


 

表1务安泥滩保育中的相关利益方分析

 

韩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为务安泥滩生态中心和社区居民提供资金、政策和人事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1997年)、颁布《湿地保护法》(1999年)等;政策包括认证生态解说员(国土部)、支持合作社注册和认证Yongsan合作社、保障渔民的生存权(自然保护法)等;资金包括为生态中心的运营提供国家财政补贴经费、为Yongsan合作社的务安泥滩保护项目提供项目经费(韩国海洋管理公团)等。

务安泥滩生态中心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少数靠门票收入,而人事和运营归属务安地方政府,类似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这样的事业单位。作为韩国主要的海洋公众教育平台,生态中心不仅与专家和和高校合作,还与当地社区居民合作。中心每年接待游客约20,000人次,其中青少年占60%(青年占20%,少年和儿童占40%),成人占40%;就参观的团队构成来看,以团队参观为主(占60%,主要是学校),其次是家庭(占40%),鲜有散客来访。生态中心的门票收入不多,仅够维持中心的运营和维护,无法反哺社区。值得一提的是,生态中心的配套科普教育设施非常完善,集教育、科普、科研、体验、休闲于一体。生态中心自2010年起培训社区生态解说员,为参访的游客提供生态导览和解说,过去两年共培育了34名生态解说员。这些生态解说员经国土部认证,有效期为三年。生态中心处处体现海洋教育和体验的细节,比如各种螃蟹和弹涂鱼的指示牌和标识,特别是泥滩生态馆中的实物和立体模型,非常直观和具象,令人印象深刻。

生态地平线研究会已经关注务安泥滩十余年(包括未从韩国环境运动联合独立之前)。作为一个NGO,生态地平线研究会在推动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务安泥滩的保护中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除了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外(比如引入黄海生态区支持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和研究),研究会特别注重社区居民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开展培训,提高居民保护泥滩的意识,进而通过泥滩保护提高居民的收入。完成培训的社区居民可以承担中小学教育、泥滩检测员、生态解说员和规划生态旅游等工作。

 

Yongsan村共30户94人,以务农为主,农产品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农闲时才去讨小海(主要捕捉章鱼)。Yongsan村合作社(Yongsan Village Association)早期的工作领域是农产品,创立时只有6名成员,现在已发展到9个家庭。为了维护生活环境,在2007年开始开展务安泥滩保护项目;经政府认证,合作社可以开展讨小海、滩涂利用和捕捞等生产,并自主控制采捕量;2010年申请到海洋管理公团的300万韩元资助,开展务安泥滩生态旅游项目。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合作社与生态中心及生态地平线研究会合作设计过多种生态旅游模式,但最终只有生态解说员(以泥滩体验为主)和传统餐饮行之有效。

最终,务安泥滩在相关利益方的参与下,通过保护环境,而不是盲目发展,使当地变得欣欣向荣。社区居民自主控制过度的捕捞行为,并且自主为湿地进行清洁。他们欢迎来这里参观自然景观的游客们。

三、反思

3.1务安泥滩生态旅游项目初有成效,但参与的村民不多。可能的原因:

A、务安镇80%的土地为外来人所有,所谓“新务安人”,这些人可能对当地土地的情感不深;

B、海洋生态旅游项目只能由合作社成员参与,只占全村总人口的30%;

C、农业收入高于生态旅游的收入,农忙时大家更不愿意做;

D、与社区居民收入相关的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是生态解说员和传统餐饮,目前这两项的运营时间不长(2010年开始),尚未体现显著地效果,并非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吸引力也不强。

3.2开发生态中心前,居民充满希望,但开发后反而有失落感。可能的原因:

A、地处偏僻,客源少,对当地社区的贡献不大;

B、社区居民可参与的方式单一(仅有生态解说员和传统餐饮);

C、受益的社区居民人数有限(仅合作社成员可参与);

D、原始规划未达到社区居民的预期;

E、早期的反对声音由社区以外的NGO引导,而非社区本源。

3.3务安泥滩保育获得成功。可能的原因:

A、以社区为主体,先进的保育理念;

B、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C、民主选举体制下,民意决定选票;

D、经济发达,公民社会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E、对土地的归属和对生存环境的认同;

F、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的运动;

G、基督教为国民主要信仰,普遍有公益心、保护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借鉴

4.1先进的保育理念

先进的保育理念包括:以社区为主体,与居民的合作,让他们融入泥滩的生态保护;所有的运动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运动而运动;培养公众对土地的归属感和对生存环境的认同度,提高公众的保育意识;各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4.2先进的保育方式

在务安泥滩保育案例中,最典型且先进的保育方式是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各施其职。具体而言,政府提供政策、法规、经费和行政支持,保证务安泥滩保育工作良好的大环境;生态中心实施管理和教育功能;生态地平线研究会开展研究、教育和桥梁搭建;而社区居民成为保育的主体,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推动社区发展。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职能亦包括管理、教育和科研,然而许多保护区由于资源、人力、经费和经验等原因,仅达成了管理的职能,教育和科研的职能普遍没有实施或者实施不足;但仅就管理而言,许多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仍然落后,比如保护的对象仅限于树(植被)和鸟,而对于类似务安泥滩这样没有植被的地方,管理薄弱,很多地方底栖生物都不在保护区管理的范围之内;管理通常一刀切,绝对原住民在保护区内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或一次性买断并将原住民迁出保护区;很少与NGO、科研机构、社区等开展合作,更不用说以社区为主体。香港的自然保育经验相对于中国大陆先进,比如米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职能有渔农署负责,而教育和科研的职能托管给WWF(香港)实施,做得有声有色。

务安泥滩保育的案例给予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借鉴。事实上,中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希望在做好管理职能的同时做好科研和教育的工作,但毕竟经验不足、精力和资源有限,完全可以引入科研机构、NGO和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共享相互资源,从而达成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保护工作。在红树林的保育领域,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一直在做这样的桥梁搭建和资源共享的工作,并且积极推动社区发展和政策倡导。因为只有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支持,社区居民获得生存权利,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3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在务安泥滩生态中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完善的软硬件教育设施。生态中心的设施系统、配套、直观且具象,声、动、观、触等形式相结合,并且有完善的生态解说,让受众多角度充分了解泥滩的形成、生态、生物多样性、环境、变迁和相关的传统生产模式(比如捕鱼、讨小海等),从而真正达成教育和科普的目的。

回顾中国的许多保护区,都没有配套的科普教育中心,更不用说生态导览等软件设施。即便是一些建立了科普教育中心的保护区,布展相对落后,以展板和标本为主,缺少类似务安泥滩生态中心里体现滩涂底栖动物生态位的立体模型,也缺少引导受众特别是儿童动手和体验的设施,更缺少系统的软件配套。由于缺乏维护,很多科普教育中心的硬件设施也在短期内损毁而被废弃。

综上所述,务安泥滩保育案例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当然,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大环境的不同,务安泥滩的案例无法在中国原样复制,但其中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五、延伸阅读

5.1韩国海洋保护区的现状

韩国1997年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1999年颁布《湿地保护法》。韩国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为:潮间带泥滩湿地保护区(WPA, Tidal-flat Wetland Protection Area)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MEPA, Marine Ecosystem Protection Area)。目前韩国共有16个海洋保护区(MPA, Marine Protection Area),其中有12个泥滩保护区,总面积约220km2(详见表2和表3)。

表2韩国潮间带泥滩湿地保护区的现状

 

表3韩国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的现状

 

5.2务安泥滩(Muan Tidal-Flat)

咸平湾是位于西海岸南部的中型半封闭型内湾,入口狭窄,具有韩国西南海岸内湾的典型特点,是世界5大泥滩之一。海洋水产部根据《湿地保护法》第8条,于2001年12首次将全南务安郡玄庆面、海际面一带的大约35.6km2的沿岸湿地指定为湿地保护地区,并被列为拉姆萨尔湿地,成为韩国I号保护湿地,拥有极好的原始生态,是黄海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以清洁自然生态环境闻名于世。它是一个年轻的泥滩,能够用于研究湿地的产生与毁灭,同时,它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大型底栖生物229种,鸟类47种,鱼类22种及盐生植物45种。

5.3务安泥滩生态中心(Muan Tidal-Flat Eco-Center)

全罗南道的务安泥滩生态中心作为黄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环,当地的湿地保护非常重要,是韩国最大的生态学习场。务安生态泥滩中心总面积3,277m2,地下有1层,地上有2层,由内部和外部设施及面积达48,100m2的泥滩生态公园组成。展示馆内部有3D立体影像室,展示了泥滩的形成过程,有100个座位。此外,还有多功能影像馆、泥滩生态馆、泥滩探察馆、导入空间/信息搜索台、体验展示厅、企划展示室、泥滩学习室、泥滩研究室、咖啡厅、生态公园、便利设施、户外学习场、生态体验场等设施,是了解泥滩生态环境的良好教育场所。

5.4生态地平线研究会(Eco-Horizon Institute)

生态地平线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是由韩国环境运动联合独立出来的机构,致力于通过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多种途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非军事区、湿地或江河入口处,降低特应性疾病。保护湿地或江河入口处的工作小组,和务安当地的人们一起,完成了多种多样的项目,而保护环境的同事,还增强了当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