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南都观察2019夏季论坛:我们还需要城市化吗?
2019-08-29

8月28日下午,由南都观察、南都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南都观察2019夏季论坛在北京M剧场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我们还需要城市化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等五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吸引了200余位各界人士到场参与。五位嘉宾针对中国城市化的战略和实践展开对话,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了城乡如何重塑关系,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29135842.jpg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7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94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0.64%;2011年,这一数字首次超过了50%。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到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不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只有43.37%。

 

论坛主持人李小云提到,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城市化对应,乡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论坛第一部分的主题是“为什么要城市化”。陆铭教授提出,统一、效率、平衡三个关键词是打破大国发展“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城市化是现代化必须经过的过程,在世界范围之内,人均GDP的提高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即使把不拥有本地城市户籍的外来人口包括进来,仍然只有60%左右,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大约低了十个百分点。因此,推进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相反,如果阻碍人口进城就会面临更严重的城乡间收入差距,而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只能依靠更大规模的农村农业补贴,这很难持续。


未来的中国城市化,除了提高城市化率之外,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城市的空间布局。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有非常好的港口条件,同时,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发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些地区未来仍将成为人口流入地。因此,在城市地区应实现包容性的增长,能够在人口流入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人口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大量“流动人口”成为重要议题,需要研究如何以新的思路进行城市治理。在第二部分“谁的城市化”环节,段成荣教授就流动人口与社会融合问题发表了观点。他指出流动人口群体的年轻化趋势,这一群体目前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在两亿人的流动过程中,有1.1亿儿童受到影响。这些孩子中的约3600万人跟随父母进城,成为“流动儿童”,其余则成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没有在农村老家生活成长学习的经历,这些孩子规模庞大,所有的知识、价值观、理念,都来自城市,他们不可能回到农村,因此,流动儿童的教育是大问题。


解决社会融合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过去40年里,我们总认为他们是流动的,“随风而逝,一吹就没了”。但是大量的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最终是要扎下根来的,是“不流动的流动人口”,必须为他们做好准备。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上、制度建设上了解到这一点,这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根本,

 

在“什么样的城市化”环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深化,城市群将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群,即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有一个到几个特大城市,同时分布有若干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城市,城市间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形成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成为一个功能互补的、具有一体化趋势的城市集合体。在城市群范围内,原来孤立的城市和其它城市形成了互补关系: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升级,给小城市和小城镇带来了机遇;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城市群范围内,区位劣势将逐渐弱化,成本优势则会逐步增强。


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在内的十大城市群,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承载人口超过三分之一,GDP占全国的比重将近三分之二。肖金成还预测,中国将形成若干世界级城市群,如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

 

论坛最后,刘守英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以“我们还需要乡村吗”为题目,回应了论坛主题“我们还需要城市化吗”。他提出,中国已经从“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在城乡中国阶段,中国已经发生了一次历史转型,应对这一转变,不是简单的城市化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国家主导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乡村经济开始更加单一化,城乡要素流动转为单向。现在考虑乡村振兴问题,最重要的是发现乡村价值。乡村价值的发现需要城乡权利的相互开放,而不是只开放一方面。城市权利的开放是让人在城市落下来,乡村权利的开放是让要素进到乡村去。这样乡村才能从原来的“堵”开始“通”,通了以后就开始“融”,融了以后就开始“合”。同时,能否妥善解决好农民的入城平权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改变将农民工视为城市“过客”的政策惯性,推动城市权利向农民开放,以包容、公平促进农民融入城市社会。

 

随后,5位专家学者分别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积极提问。李小云老师最后总结道,城市化对于反贫困作用非常大,对于创新、对于经济发展都有引领作用。而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由城市化本身造成的。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故事,走向未来的路没有样板,充满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要研究如何管理这些不确定性,创造新的中国经验。

 

本次论坛主办方南都观察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在2016年发起的思想平台,关注社会公共议题,以多元视角和专业解读呈现独立观察,做“中国社会的十万个为什么”。南都公益基金会2007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通过资金支持来推动优秀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带动民间的社会创新,实现支持民间公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