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绿色江河(二):回归“符合人性尊严的生活”
宋波、冯元 2015-08-21


IMG_0388.JPG

长江源区,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接近5000米,以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扇形水系,是中国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环境自净能力相对其它地区更为低下,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12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地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起重大的作用;同时作为高寒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尤为显著。根据计算,高原生态系统产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比值为1:70。显然,高原生态系统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非经济价值,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人类生存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作为资源要素或生产资料参与经济开发的价值。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偏远的长江源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不可降解工业垃圾的入侵和外来游客的涌入进一步威胁到生态环境已经极为脆弱的长江源区,直接威胁着长江水源的安全。


1440129052417770.jpg

绿色江河的服务和影响力

1、社区领袖的角色

以我个人有限的经验,与藏族朋友打交道,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比较困难的,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强大的宗教信仰支持下独特的处事原则,理解这些原则需要时间。当然语言障碍也是问题,没有语言障碍的藏族同胞大部分曾经吃过汉族的亏,对汉族以及他们背后的现代社会怀有戒心。

在沱沱河源头的藏族社区,以藏族牧民和镇里汉族生意人为主,“绿色江河”为了保证清洁青藏线以及动物保护项目的效果,针对藏族和汉族人群采取了不同的宣传策略。慢慢地,“绿色江河”看到了一些改变,唐古拉山镇的饭馆老板送来了受伤的斑头雁,请保护站救助(藏族人对于动物保护的理念是天然的);当地牧民开始自己在家里做垃圾分类,在屋外挖两个坑,将厨余垃圾和各种瓶罐分开存放,定期将瓶罐送到保护站回收。

基于垃圾项目建立起来的信任,牧民们现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首先想到保护站,而不是去派出所;甚至电子产品碰到问题也会拿到保护站寻求帮助。杨欣和他的保护站很多时候扮演了社区领袖的角色,受到尊重,有人说:“杨欣是我们的活佛。”

2、为高原垃圾回收运输做出示范

由于长江源区面积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很难在长江源区建立集中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机制和体系,使得大量不可降解垃圾甚至有毒有害垃圾散布在草原上,随风飘散,严重影响草场、牲畜和水源的安全。

2012年,杨欣带领绿色江河在长江源沱沱河地区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二个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所实施的系列环保项目中的“垃圾换物品” 和“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项目等,致力于解决长江水源地垃圾从回收到运输的难题,改善长江水源地环境状况,为高原垃圾回收运输做出示范。

3、“绿色江河”的巨大发展潜力

杨欣向我们讲述了绿色江河“一纵一横”的长远规划,“一横”指青藏公路,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垃圾处理;“一纵”指从沱沱河到上海的长江全境,绿色江河计划通过建设系列“长江主题邮局”的方式来持续引起长江下游地区和游客对长江源的环境关注。

先来解释“一横”。青藏高原由于人员居住分散,目前基本没有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垃圾随意丢弃严重伤害当地自然环境。目前绿色江河鼓励唐古拉山镇周边牧民用垃圾来保护站换取食品,保护站再把垃圾打包之后交给青藏线自驾游客带到格尔木由政府建设的垃圾回收站处理。自愿带垃圾的客人可以免费在保护站享受一杯咖啡。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合理利用运送物资返回的空车运送垃圾,解决人口分布极度分散的青藏线垃圾问题成为可能。绿色江河正在向青海省环保厅和发改委发出合作建议:在青藏线青海段建造8座垃圾转运点,利用途径青藏线返回内地的空驶大货车运力,将青藏线除了可降解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运到格尔木处理。根据杨欣的规划,这些垃圾转运点将会被打造成为类似高速路休息区的形式,不光有收集垃圾的功能,还会提供旅行资讯和环境教育资讯。

杨欣口中的“一纵”指的是建立长江沿线的系列“长江主题邮局”,从位于沱沱河的“长江一号邮局”到上海的“长江十一号邮局”。这个想法最初来源于数年前保护站接管了沱沱河镇的邮局,邮局的小铁皮房子搬进了保护站的大院,邮戳则由保护站的志愿者管理,游客和当地居民需要寄送信件和明信片,在保护站即可完成。不少游客会专程来到保护站寄明信片,顺便买一些保护站陈列的义卖品。这个现象启发了杨欣,如果将邮局扩展到玉树、芒康、香格里拉、丽江、三峡、宜昌、武汉、上海等地,在长江沿线建设系列长江主题邮局,一方面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人们对长江源头的环境关注,另一方面在这些游客集中的地区售卖系列邮戳明信片和其他义卖品所得,也会成为支撑保护站运营的重要力量。


目前青海省执行的主要是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此规划提出青藏高原“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思路,以推进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期望有效遏制青藏高原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政策方向与绿色江河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杨欣也因此获得了政府的重视,曾被聘为青藏铁路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顾问,最近,青藏高速公路修建单位又找到杨欣,希望聘请他做顾问,给高速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离开海拔4500米的高原,我们来到陕西山阳龙山河村,在这个一千多人口的小山村里没有手机信号,但是全民信仰天主教已经有接近三百年的历史,听神父说这里村民的生活“简单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人性尊严的生活”,我想起几天前巍巍昆仑山巅的沱沱河保护站,杨欣带领着他的团队和志愿者,好像也有一种信仰的力量,他们过着“符合人性尊严的生活”,在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做着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坚持。就像杨欣所说的,从登上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起,这一辈子,他已经注定是个苦行僧。我们真的要让他继续苦行么?


点击“绿色江河”了解更多的项目信息